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深入实施“依港立市”发展战略建设海峡西岸港口大市的决定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漳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深入实施“依港立市”发展战略建设海峡西岸港口大市的决定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发布时间:2008-05-12阅读次数: 次

(2008年2月27日漳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中共漳州市委提出的依港立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建设,特作如下决定:
  
      一、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港口是漳州的重要资源和发展优势,推动漳州又好又快发展,希望在港口经济,潜力也在港口经济。发挥漳州港口的综合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发展,增强港口在集聚产业、集散物流、扩大开放、推动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枢纽作用,是我市加快发展、发挥优势的重要举措。实施依港立市发展战略,是中共漳州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漳州实际作出的正确决策;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战略部署,突出“建设海西、漳州先行”的发展主线,凸显我市在海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现实抉择;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提升综合实力,造福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发挥对台和开放优势,用好用足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拓展区域经济合作,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全市各级国家机关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二、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实施依港立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抓住加快建设港口大市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认真行使决定权,适时作出相应的决定决议,把市委决策主张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要依照监督法的规定,组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全面提高监督水平,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顺利推进依港立市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积极发挥人大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依港立市的浓厚氛围,形成建设港口大市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决策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市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依港立市发展战略上来。
  
    三、全市各级政府要切实肩负起谋划发展、致力发展、服务发展的重任,把实施依港立市发展战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攻重点,作为增强综合实力的突破口,锲而不舍地抓出成效。要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确立发展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突出阶段性发展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依港立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根据依港立市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全面发展,深化漳台海洋经济合作。要突出加快完善港口发展体系,按照“一港七区”的港口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加快形成重点突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港口集群。要突出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一批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加速发展港口物流业,推动港口经济全面繁荣发展。要推动港城互动,壮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加强环保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有序,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提高决策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认真兑现鼓励发展港口经济的各项政策,为依港立市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
  
     四、全市各级司法机关要按照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的要求,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落实建设“平安漳州”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司法效率,为依港立市、建设港口大市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要紧紧围绕依港立市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切实履行司法机关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的职能,在打击犯罪、惩治腐败、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人员素质,规范司法行为,健全考评机制,增强履职能力,切实发挥保障作用。
  
       五、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本决定的贯彻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监督内容列入议事日程,根据监督法的规定,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水平,保证决定的落实;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主体地位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实施情况进行视察、检查和调研。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本决定实施的情况,认真办理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保障依港立市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全市人民要在中共漳州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奋力拼搏,积极投身漳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海洋是蓝色国土,巨大资源宝库。加快发展港口及海洋经济,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宝贵经验,是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也是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漳州地处海峡西岸南部,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1.5倍,占福建的13.7%。海岸线682公里,占福建的20.5%,有5个县(市)在沿海,是典型的海洋资源大市。未来漳州要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潜力在海洋,后劲在海洋,希望也在海洋。


  
漳州港口及海洋资源状况


  1、港口岸线和综合资源优越。拥有厦门湾(南岸)、东山湾、诏安湾、浮头湾、佛昙湾等20多个天然港湾,其中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为深水港湾(全省深水港湾6个)。规划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云霄、东山、诏安七个港区,近期规划码头岸线50.5公里,可建各类泊位254个,其中深水泊位138个(5-10万吨级35个,10-20万吨级10个,20万吨级以上13个),中小泊位116个,港区陆域总面积4357万平方米,可形成吞吐能力货运4亿吨,客运840万人次/210万辆。特别是招银、古雷两个深水港区(古雷港为国际第19号停泊点)靠近国际主航道,港湾不淤且避风条件好,水深和锚地条件可满足建设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码头需要。拥有大量平坦的港口后方陆域土地和充足的淡水资源,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和物流综合条件优越。
  2、海洋渔业资源突出。沿海滩涂丰富,资源分布集中,呈缓慢淤涨状态,浅海滩涂11.23万公顷,渔场1.5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植物200多种,浮游生物607种,鱼类213种,软体动物212种(含贝类),节肢动物约72种,底栖生物305种。2005年海产品总量148万吨。列入国家、省批准渔港43个,其中国家中心渔港1个。
  3、滨海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主要有海岸地质地貌、海滨风光、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自然生态、海洋温泉和海岛自然风光,海滩景观景点特色突出,旅游开发价值较高。沿海拥有3个4a景区(东山风动石景区、天福茶博物院、东南花都)、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其中南碇岛为全国十大最美岛屿)、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福石雕园和龙佳山庄等)、6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乌礁湾国家级海滨森林公园和九龙江、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山关帝庙、白礁慈济宫、云霄开漳圣王、旧镇乌石妈祖等台湾祖庙众多,关帝、陈元光和妈祖等文化,传承厚重,影响深远。
  4、海洋矿产和化学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56种,探明储量32种。矿产中固体矿47处、地热2处、矿泉水53处、医疗矿水1处,矿产品期望值700亿元,其中硅砂和海砂已探明总储量5亿吨。海洋化学资源丰富,拥有盐田30万亩。
  5、海洋能源和岛屿资源开发潜力大。沿海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有望形成新的优势产业。沿海大小岛屿143个,岛屿岸线2098公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漳州“十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1、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87.35亿元,占全市gdp的13.9%,五年年均增长13.2%,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五年年均分别增长6.6%、24.9%和21.5%。2005年海洋产业总产值191.23亿元,年均增长14.9%,其中海水养殖产量85.86万吨,居全省首位。临港燃煤电力年发电量360万千瓦,居全省第一。建成漳浦六鳌一期3.06万千瓦和东山3.6万千瓦两个风电场。
  2、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66.6:13.1:20.3调整优化为2005年的49.5:21.4:29.1,呈现了一产比重下降,二产、三产比重同时提高的好势头。初步形成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五大海洋产业。海洋产业日益优化,2005年总产值中,海洋渔业占39.1%,海洋精细加工业 16.7%,滨海旅游业占9.3%,海洋港口运输业占7.2%。
  3、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码头泊位、公路、电力、供水、通讯等港口设施和集输运网络持续完善,建成漳诏、漳龙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20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377公里,龙厦和厦深铁路漳州段已经开工建设。至2005年,已建生产性码头岸线长4150.2米,生产性泊位5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5000吨级泊位6个、3000吨级泊位1个、500-3000吨级泊位18个,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1436.5万吨,旅客发送能力256.3万人次,车辆发送能力24万辆。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081万吨,是2000年的5倍,年均增长38.7%。
  4、港口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口岸开放发展较快,目前有3个一类口岸(招银、后石、东山三个港区),5个二类口岸(石码、旧镇、下寨、冬古、宫口),1个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招银港区),1个对金门海上货运直航口岸(招银港区),5个对台小额贸易点(浮宫、旧镇、礁美、东山、宫口),2个对台短期渔工劳务接送点(东山、旧镇),2个进口废钢船直航交接冲滩点(东山港区、漳浦六鳌)。招银港区口岸为临时对外国籍船舶停靠点。以港口项目为重要组成部份的外资和台资项目有力地推动我市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五年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出口总额74亿美元,年均增长35.1%。
  5、科技兴海、海洋环保和海洋综合管理卓有成效。“科技兴海”战略富有成效,海洋精细加工、海洋矿产开发、海洋能利用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海洋环保不断得到加强,重点港区、入海河口、湿地、红树林及滩涂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保护,海洋生态良好。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持续增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6、海陆联动、港城互动效应逐步显现。确立了“依港立市”的发展战略和生态工贸港口城市的发展定位,更加重视港口和海洋资源开发,更加重视陆域和腹地拓展,初步形成以港区带工业区、陆海联动、港城互动的发展格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