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掌舵人”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蔡剑兴 陈金荣 姚渠松 王旺生发布时间:2008-09-01阅读次数: 次
———记全国人大代表陈文东的精彩“破题”
一提起全国人大代表陈文东,湖珠村的老老少少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把昔日偏僻的湖珠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样板村”,用朴实无华的作风诠释了人大代表的内涵与价值。
葱郁的青山,环绕的溪水,漂亮的楼房,把这个小村庄妆扮得格外秀丽,这就是长泰县岩溪镇湖珠村。几年来,一个920户、3430人的小山村,新建楼房150多幢,拥有小轿车70多辆,各种运输车近百部;去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谈起这些变化,湖珠人都说:“多亏了我们的陈代表、陈支书,他有魄力、有胆识、有干劲,不愧为我们百姓的代表!”
挨家挨户听民声:乐于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目光中流露出普通农民的质朴和淳厚,言谈中渗透着对百姓脱贫致富的关切和企盼。陈文东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练、睿智而富有责任感。“作为人大代表,要实实在在为民办点实事,为地方经济发展做点实际工作。”这是陈文东对人大代表的认识定位,也是对自己的目标要求。
2000年,在大家的期盼下,下海经商小有所成的陈文东临危受命,走马上任湖珠村支书,先后被选为县镇人大代表。上任之际,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接连摆上他的案头:连接各自然村的25公里村道,晴尘雨泥;横亘村主干道的溪坂大桥,年久失修;217万元村级债务,100多个村民轮番上村部讨债……面对乡亲们焦急疑虑的目光,陈文东坦诚向村民们承诺:“我是乡亲们选出来的代表,我一定要为湖珠找到出路,让湖珠发生大变样!”
然而,湖珠的出路在哪里?陈文东一点也不轻松。他带着问题,挨家挨户串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老干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把脉”湖珠发展方向。“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湖珠村曾提出‘一人发展一头猪’的目标,从长远看,这一产业很有潜力,现在何不鼓励群众‘重操旧业’?”“全村470多名村民外出经商、务工,每年能为家里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不失为一条村民致富的好路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珠就是全省造林绿化面积大、林木管理好的一面旗帜,现在不能抛荒,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老村支书洪清芳和村民们的一番言语,让陈文东豁然开朗,原本繁杂的头绪,在村民的一个个建言中逐渐明晰起来。
走田头,入农户,与村民交心,成了陈文东代表的工作习惯,在连续几个月走访中,陈文东找到了湖珠村发展的“法宝”:山上造林、山下养猪、劳力转移、能人办厂。这一湖珠经济发展的“方向标”,很快地在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应。回想创业之初,陈文东深有体会地说:“经济发展思路要有前瞻性,应适用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有广泛性,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心声,符合百姓的利益。”
想方设法促民富:善于做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发展思路找到了,该怎么走呢?陈文东这样说:“人大代表的责任与使命,促使我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针对湖珠村的实际情况,在苦苦地探索中,他又找到了发展的“秘诀”:湖珠发展的主旋律是就业、创业、增收,办法就是因地制宜、继承传统、吸引民资、盘活资源。
与泥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陈文东深知,农民“死”守着土地挣不了多少钱,而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劳动力转移。经充分考虑后,在镇人大会议上,他郑重提出:“精简农民,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民就业。”
湖珠村山多林广,许多湖珠人世代传承并掌握着精湛的木工手艺。改革开放后,就陆续有一批湖珠人凭着木工手艺,外出打工谋生,并闯出了一番天地。作为早期赴厦门打工的叶玉德,因木工业有所成,在厦门拥有4间店面经营建材生意,年盈利上百万元。当时,陈文东就敏锐地意识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以叶玉德等一批业有所成的外出务工的典型代表为基点,奔走在厦门、泉州、广东、湖珠几地,极力输出湖珠青年劳动力。目前,仅在厦门江头台湾街一带,就聚集湖珠人创办的以建材为主的规模公司、商场60多家,年盈利2000多万元,务工湖珠人800多名,占全村劳动力的60%,台湾街被厦门人形象地称为“湖珠街”。
随着年轻劳力转移问题的迎刃而解,留守山村的四十岁以上大龄劳力出路迫在眉睫。时为县人大代表的陈文东多次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在县人代会上提出:“要有政策倾斜,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因地制宜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在陈文东代表的牵线搭桥下,目前回湖珠村创办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企业达12家,仅这些企业就解决村内大龄劳动力350多人。“先把年轻人送出去磨练,积累经验和财富后,再鼓励他们回村创办企业。这既可充分利用湖珠林地多的优势,又能解决大龄劳动力就业问题。”谈起这些,陈文东自豪地说。
在走好“劳动力转移”这一关键棋子之余,陈文东又“十指弹钢琴”,循着“多维”发展思路,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建议县镇两级政府出台措施,倾力培育种养殖大户,在农村形成“人人有岗位,家家有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今,全村生猪年出栏达4万多头,养殖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200多户。而作为全市林权改革试点村之一的湖珠村,至去年底,全村种植速丰林1.2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上50亩的林农,就达80多户,自去年起,仅这一项林农年收入就达800多万元。
“敢为人先,敢说、敢做、敢于承担责任。”这是陈文东当选为人大代表时,大家对他的评价。在当选县镇人大代表期间,陈文东就地质灾害点搬迁、道路建设、乡镇主导产业、城镇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群众反映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与泥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陈文东深知,农民“死”守着土地挣不了多少钱,而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劳动力转移。经充分考虑后,在镇人大会议上,他郑重提出:“精简农民,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民就业。”
湖珠村山多林广,许多湖珠人世代传承并掌握着精湛的木工手艺。改革开放后,就陆续有一批湖珠人凭着木工手艺,外出打工谋生,并闯出了一番天地。作为早期赴厦门打工的叶玉德,因木工业有所成,在厦门拥有4间店面经营建材生意,年盈利上百万元。当时,陈文东就敏锐地意识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以叶玉德等一批业有所成的外出务工的典型代表为基点,奔走在厦门、泉州、广东、湖珠几地,极力输出湖珠青年劳动力。目前,仅在厦门江头台湾街一带,就聚集湖珠人创办的以建材为主的规模公司、商场60多家,年盈利2000多万元,务工湖珠人800多名,占全村劳动力的60%,台湾街被厦门人形象地称为“湖珠街”。
随着年轻劳力转移问题的迎刃而解,留守山村的四十岁以上大龄劳力出路迫在眉睫。时为县人大代表的陈文东多次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在县人代会上提出:“要有政策倾斜,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因地制宜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在陈文东代表的牵线搭桥下,目前回湖珠村创办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企业达12家,仅这些企业就解决村内大龄劳动力350多人。“先把年轻人送出去磨练,积累经验和财富后,再鼓励他们回村创办企业。这既可充分利用湖珠林地多的优势,又能解决大龄劳动力就业问题。”谈起这些,陈文东自豪地说。
在走好“劳动力转移”这一关键棋子之余,陈文东又“十指弹钢琴”,循着“多维”发展思路,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建议县镇两级政府出台措施,倾力培育种养殖大户,在农村形成“人人有岗位,家家有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今,全村生猪年出栏达4万多头,养殖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200多户。而作为全市林权改革试点村之一的湖珠村,至去年底,全村种植速丰林1.2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上50亩的林农,就达80多户,自去年起,仅这一项林农年收入就达800多万元。
“敢为人先,敢说、敢做、敢于承担责任。”这是陈文东当选为人大代表时,大家对他的评价。在当选县镇人大代表期间,陈文东就地质灾害点搬迁、道路建设、乡镇主导产业、城镇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群众反映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心系群众解民忧:甘于做服务百姓的贴心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牢记在心上,在发展之后,着手解决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他们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上任以来,陈文东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为民服务之上,竭尽全力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在当选为岩溪镇人大代表时,陈文东就提出:“要加大投资力度,打通镇村道路,疏通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他,深知路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以前的湖珠村山高路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名副其实的“望天路”。说起这段路,回村办厂的陈树发深有感触:“运回的办厂设备,因路桥不通,只好“大卸八块”,像蚂蚁搬家一样,用小型农用车来回搬卸分载,真是苦啊……”
湖珠要发展,修路要先行。面对村民们的诉苦,陈文东心里暗暗下着决心。
然而,要修路造桥,资金哪里来?巨额的资金缺口犹如一块大石头压在他心上,陈文东代表“厚”着脸皮到镇里、县里、市里、省里跑项目、要资金。有时为节约开支和争取时间,累了在车上打个盹,饿了随便找点东西吃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他“跑”出来的项目就达四五十个之多,筹集资金600多万元。他还总结出了一套项目运作的经验:吃透“两头”,即摸清村里的需要和了解上级的政策,明确项目导向和熟悉项目运作渠道。
“作为农民代表,考虑问题要立足农村,站在农民的角度,积极为群众谋取利益。”在他的带领下,一系列惠民项目工作在湖珠逐渐铺开,昔日偏僻落后的湖珠村悄然地发生着改变:2004年、2005年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实现了联接岩溪镇区7公里道路硬化,建成了通往48个自然村的10公里等级水泥路;2005年,投资58万元,完成了溪坂大桥改造工程,解开了卡在湖珠发展咽喉上的“结”;2006年,投资54万元完成自来水进村入户;2007年,投资100万元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今年,村里又决定投资70万元,新建一栋学生宿舍楼……
人大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心系群众办实事,铭记责任常履职。今年初,陈文东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高兴地奔走相告:“这既是他的荣誉,也是我们村的骄傲!”作为新当选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文东对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骄傲,更为能代表广大农民履行当家作主的权力而自豪。两会上,谈起湖珠村的发展,陈文东感慨万千地说:“这都得益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得益于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好政策,我粗略统计一下,近年来国家涉农政策8项减18项免!”如今,陈文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继续做好村里的工作,搞好自身的经济发展,还要参加各级人大的会议和工作。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代表的职责与份量。目前,他正为提出村民自治组织法修订和林权改革中取消林业金费等方面的建议做准备……
在当选为岩溪镇人大代表时,陈文东就提出:“要加大投资力度,打通镇村道路,疏通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他,深知路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以前的湖珠村山高路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名副其实的“望天路”。说起这段路,回村办厂的陈树发深有感触:“运回的办厂设备,因路桥不通,只好“大卸八块”,像蚂蚁搬家一样,用小型农用车来回搬卸分载,真是苦啊……”
湖珠要发展,修路要先行。面对村民们的诉苦,陈文东心里暗暗下着决心。
然而,要修路造桥,资金哪里来?巨额的资金缺口犹如一块大石头压在他心上,陈文东代表“厚”着脸皮到镇里、县里、市里、省里跑项目、要资金。有时为节约开支和争取时间,累了在车上打个盹,饿了随便找点东西吃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他“跑”出来的项目就达四五十个之多,筹集资金600多万元。他还总结出了一套项目运作的经验:吃透“两头”,即摸清村里的需要和了解上级的政策,明确项目导向和熟悉项目运作渠道。
“作为农民代表,考虑问题要立足农村,站在农民的角度,积极为群众谋取利益。”在他的带领下,一系列惠民项目工作在湖珠逐渐铺开,昔日偏僻落后的湖珠村悄然地发生着改变:2004年、2005年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实现了联接岩溪镇区7公里道路硬化,建成了通往48个自然村的10公里等级水泥路;2005年,投资58万元,完成了溪坂大桥改造工程,解开了卡在湖珠发展咽喉上的“结”;2006年,投资54万元完成自来水进村入户;2007年,投资100万元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今年,村里又决定投资70万元,新建一栋学生宿舍楼……
人大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心系群众办实事,铭记责任常履职。今年初,陈文东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高兴地奔走相告:“这既是他的荣誉,也是我们村的骄傲!”作为新当选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陈文东对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骄傲,更为能代表广大农民履行当家作主的权力而自豪。两会上,谈起湖珠村的发展,陈文东感慨万千地说:“这都得益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得益于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好政策,我粗略统计一下,近年来国家涉农政策8项减18项免!”如今,陈文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继续做好村里的工作,搞好自身的经济发展,还要参加各级人大的会议和工作。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代表的职责与份量。目前,他正为提出村民自治组织法修订和林权改革中取消林业金费等方面的建议做准备……
(作者单位:长泰县委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