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后话“禁炮”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元宵节后话“禁炮”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肖 愚发布时间:2009-07-01阅读次数: 次

 

      中央电视台新址一座30层配套大楼在元宵之夜被自家违规施放的烟花点燃,倾刻成了全国最大的“花灯”。此时此地,赵本山再获春节晚会小品类一等奖,其爱徒小沈阳一夜暴红,成了今年最耀眼的新星。有人把这两件“火”事联系在一起,撰写了对联补赠央视,上联是:除夕夜捧红小沈阳,下联是:元宵夜火烧大裤衩,横批是:央视不差钱。也有人将小沈阳总结人生的经典台词作了修改:一亮一灭一个烟花过去了,一亮不灭一座大楼过去了,对央视的元宵大火心酸泪流的调侃。
      央视大火也让我联想到两件“炮”事, “禁炮”与“限炮”。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央视不差钱大放烟花一样,机关企业,城乡居民大肆燃放烟花爆炮竹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庆典活动,红白喜事,无不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百姓就是买只小猪崽,也要在半夜放一串鞭炮祈求其快快长膘。也就在那时候,我第一次从央视接受到禁止在城市市区燃放烟花炮竹的宣传。一处处烟花炮竹在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环节中发生爆炸的惨烈情景,一幅幅燃放烟花炮竹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以及消防队员、医护人员灭火和救护的紧张画面,以及群众要求“禁炮”的现场采访镜头,把我引进“禁炮”队伍的行列。
      之后不久,我从央视新闻中得知,北京和一些大城市率先在市区市区实行“禁炮”。这一举动影响全国。1992年我市的人大会上,代表中的一位老红军和一位老同志分别提出了加强市区燃放烟花炮竹管理的议案和建议,交付市、区两级政府办理。1994年2月,在市、区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芗城区人民政府作出了在市区“禁炮”的决定,随即动用行政资源组织社会力量对烟花炮竹实行“围剿”,当年春节初见成效。第二年猛追穷寇,让鞭炮声在市区绝迹。作为一直关注代表议案办理的我,为此写了《别了,鞭炮声》发表在《闽南日报》,以感叹“禁炮”历程的艰辛和抒发对“禁炮”成功的喜悦之情。
      然而事过10年,还是从央视,看到了一些城市开展是否解除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讨论。“解禁”派提出的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燃放烟花炮竹是民间习俗、民族传统,不应禁止;二是只要加强管理,燃放烟花炮竹造成的危害是可以避免的;三是烟花炮竹产业还养活一批企业,上缴不菲的财税。争论的结果是采取折衷,北京和一些大城市,由“禁炮”改为“限炮”。
      央视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当电视上还在讨论是否“禁炮”开始之际,我市也出现“解禁”的声音,还有些人耐不住寂寞,开始在市区偷偷燃放烟花炮竹。这位提议案的老红军表示了他开始的担忧:这样一来,原先好不容易筑就的“禁炮”城墙会不会被偷偷燃放的鞭炮炸开缺口,最终导致“禁炮”城堡的陷落。
      市区解除“禁炮”的后果是严重的,北京为此付出代价。在“禁炮”改为“限炮”的这几年,北京平均每年的春节期间因为燃放烟花燃竹造成人员受伤送医500多起左右,火警200多起;元宵之后的当天,空气质量达到最差的5级。牛年春节,“炮灾”更是牛气冲天,继春节黄金周最后一天的1月31日晚,我省长乐市拉丁酒巴青年人生日聚会燃放烟花引发火灾夺走15条鲜活生命后,仅过10天,在中国传统春节的最后一天的元宵夜晚,央视新址那座造价10多亿,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配套大楼又祸起烟花,葬身火海。
      央视的熊熊大火暴露,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媒体巨无霸竟然多年违规施放烟花。透过这一事件,让人深切体会到“加强管理”在实际操作上是多么难之又难,“灾害可以避免”仅是决策者的一厢情愿。央视烟花爆炸声令人“振聋发聩”,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烟花炮竹是不是生活必需品,值得我们为其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的是燃放烟花炮竹所获得的一时快感,还是要生命的平安和大气的清洁。最近北京的民调显示,六成七的受访者支持在市区重新“禁炮”,更有人提出,社会对民间习俗的认识,应该在央视的大火中得到涅�。
      我是坚定的“禁炮”派。我赞同对待民族传统、民间习俗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与时俱进。从来民族传统、民间习俗都必须经过社会发展长河的淘洗,优存劣汰。奴隶社会以来活人殉葬的恶习几经兴废,最后在康熙王朝被彻底铲除了。旧社会男人纳妾、妇女裹脚这一劣习也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而被唾弃。现代化都市中大肆燃放烟花炮竹已成了社会陋习和低俗文化,它应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成为历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