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甘露见真情———记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李玉生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水,关系到众多企业的生产;水,是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海岛东山,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随着东山发展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水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用水量较大的行业的日益发展,供水问题曾一度成为制约东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让东山不再为水“难”、不再为水“困”、不再为水“扰”的,有一位海岛“水官”做出不懈的努力,他就是漳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东山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东山县供水公司经理、书记李玉生。
东山是一个海岛县,水源无法自给,现有的饮用水源主要依赖从邻县云霄的杜塘水库调水进东山红旗水库。而红旗水库的实际蓄水能力仅为180万立方米,库容小、储水少、供水保障能力差,导致群众“吃水难”、企业“用水难”。而且红旗水库附近村庄群众不注意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使红旗水库的水质一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保障水源安全、如何确保水质合格、如何保证供水需要,这些问题,切切实实摆在了李玉生的面前。
为保障东山的供水安全,2003年,东山县自来水扩容工程动工建设。为解决工程资金问题,身兼工程副指挥、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的李玉生,积极配合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往来于北京、南京、福州等地,先后争取资金3400万元,建成了日产5万吨的自来水厂,并于2004年竣工投入使用。目前,李玉生又再次奔波于北京、福州等地,争取开通新的岛外引水线路,开辟东山的第二水源,确保东山的供水需要。同时,李玉生积极向省、市水利系统争取补助40万元,做好红旗水库周边环境的除险加固、向东渠引水渠道的清淤除障,加大对红旗水库周边水环境的巡查监管力度,保证水库周边的整洁和水源水质卫生,并投入10多万元配置化验设备,加强对源水、制水、出厂水的监测力度,确保用水水质安全。李玉生还充分发挥作为市、县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向县人大会提出意见建议,建议按照整体搬迁、易地安置、分步实施的思路,搬迁红旗水库附近的内坑自然村,从根本上保证东山水源地的安全。目前,内坑自然村搬迁工作正在逐步推进。
李玉生始终坚持“做企业的贴心人,当东山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的理念,尽心尽力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服务。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埔工贸加工区、临港工业区是东山承载项目落户的重要园区,是东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为保证这些重点部位的供水,让项目引进来、能落户、快投产,李玉生组织对全县供水网络进行规划调整,投资590万元,分别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埔工贸加工区的专用管线;投资50万元,铺设铜陵工贸区的管线,实现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管线分离,解决过去企业在用水高峰因争水而引发纠纷的问题。
铜陵东兴水产加工区长期以来水压偏低、供水量不足。李玉生带领技术人员主动走访东兴公司业主,精心规划供水改造工程,亲自带领2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施工队,完成从铜陵配水厂到东兴水产加工区4家企业长2公里输水管道等设施的建设,将原来仅有口径50毫米的输水管道换成300毫米以上。工程建成通水后,每月供水量达5万吨以上,完全满足企业的用水需求。东兴公司的业主对此十分高兴,赞叹县供水公司等部门为企业发展营造的良好环境,为此又投资兴建了新的水产品罐头生产线项目,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随着西埔、铜陵两个城区建设的不断扩大,原来铺设的管网老化、漏水、水压低、水质差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2003年以前,铜陵地区水损率高达到47%,西埔地区水损率达28%,特别是一到夏天,铜陵有些片区的居民楼经常出现停水现象,有些群众只能半夜起来等水,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群众的需要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为解决群众供水问题,李玉生及时调整公司的工作重点,加大对旧管网的改造力度,争取各类补助资金500多万元,对西埔、铜陵等10个片区旧管网进行改造,铺设新网管、改造旧管网共计96.4公里,形成较好的供水管网框架,管网布局合理,管网的输水能力、水压均达到设计标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得到保障,铜陵地区的水损率降到20%,西埔地区的水损率降到18%,停水现象已不复存在。
2006年福建省实施“农村六千水利工程”,把解决农民“饮水难”问题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李玉生多次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做好康美镇等镇村“饮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康美镇8个村11个自然村共5110户22000人全部用上了“放心水”,成为全省第1个实现由县供水公司直接供水的镇。
2007年东山县委、县政府提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计划5年内使全县61个村都通上自来水。这是东山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重大任务,平均每年要完成10多个村的通水任务。在困难面前,李玉生没有退缩,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协调相关镇村筹措资金,亲自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战斗在第一线,做好管网设计规划和铺设,至目前,已实现全县7个镇38个村通水,出色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东山的宫前村、大产村,淡水资源奇缺,群众生活用水要靠肩挑东运,或向外地商贩高价购买,用水紧张时1担水高达2元。李玉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解决大产村、宫前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作为公司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抽调技术骨干,克服高温酷暑和管线长、施工难度大的困难,把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接进了两村的群众家中,让广大村民喝上了“称心水、放心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作为一名企业的负责人,李玉生以“心到、水到、服务到”作为公司的宗旨,加强对公司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建立了用水勘察、安装立户、工程预算、水费收缴和管线维修等一条龙的服务机制;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厂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等一整套的服务制度;建立了110供水联动等一系列的服务平台,形成了方便、高效、热情、周到的服务特色,树立了良好的供水企业形象。
李玉生始终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为东山供水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作出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各级的赞誉和肯定,2003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评为“省优秀职工之友”,2006年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都记录着李玉生为海岛供水事业奉献的一份责任、一份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