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小渔岛展示大作为———记漳浦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杨金归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身居小渔岛展示大作为———记漳浦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杨金归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杨和来 黄月珍 王电辉发布时间:2010-01-13阅读次数: 次
      座落于漳浦县佛昙镇佛昙湾海域东部的岱嵩村,是一个仅0.26平方公里的小渔岛,也是全县唯一的纯渔业村,居住着912户3508人,长期以来以捕鱼为生。如今,这个小渔岛实现了“五通”: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通、数字电视收视网络通。这在12年前渔民们还认为只不过是个天方夜谭的梦想如今成为现实了,而带领渔民们实现这个梦想的,就是漳浦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岱嵩村委会主任杨金归。
      神圣职责:百姓选我,我当作为
      交通不便、水质差、卫生差是一代代渔民的心病。但渔民们又无力改变现状,他们彷徨着、祈盼着,期待着一个带路人。时至1997年村级换届选举,渔民们把目光投向了杨金归,那一年,他高票当选了岱嵩村委主任。1999年,高票当选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至今已是连任三届的村委主任和县人大代表。
      “百姓选我,我当作为,‘村官’虽小,但摊子不小”。杨金归回忆着。上任之初,千头万绪,要从何做起呢?他以满腔热情和过人的胆略,揭开了建设小渔岛的序幕,展示着自己的作为。
      敢于履职:既要敢想,更要敢干
      当选为村委主任的杨金归在就职会上郑重承诺:要修路,修一条与大海对面的东板村陆地相接的陆岛路。当时这在小渔岛还激起了千层浪,不少人认为这位“新官”上任,脑袋发热说大话了,牛皮吹大了;更多关心的人则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戏唱过头了,下不了台。是啊,12年前,凭这个村财还不足万元的小渔岛,要修建连接陆地近4公里、总投资需三百万元的陆岛路,谈何容易!改变交通现状不知成为多少代渔民的梦想,杨金归就是这些梦想者的杰出代表。敢干是因为他心里有谱,实际上他在供销社时,就曾经与不少人探讨修路话题。于是,1998年10月,修路工程终于开工了,总长4公里,其中跨海1公里,另外3公里要利用虾池岸拓宽修建。谈起修路这件事时,杨金归不无感慨地说,“当时真叫苦,且不说跨海1公里的路面施工难度大,造价高,那3公里要利用养殖户的虾池岸加以拓宽修建,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花了多少心思,当然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严重不足,当时村里有个集资方案,每个人口每年100元,连续集资3年,预计可筹资90万元,但这满打满算还不及总造价的1/3,资金困难重重,工程几次险些搁浅,怎么办?我们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最终得到了省有关部门70万元的资金扶持,不足部分最后靠一部份村财、社会捐资以及工程队垫资几个途径予以解决,一块‘心病’终于搁下了”。2000年元月,陆岛路竣工通车了。渔民们乐了,要在陆岛路立碑,记载这个近乎现代神话的造路人,但被杨金归婉言谢绝了。现在,小渔岛的水产品销售可节省运输成本20—30%,并且大大缩短了上市时间,保证了鲜度,价格可提高20%以上,小渔岛年可增收70万元以上。
      淡水水量少、水质差一直困扰着该村,不少渔民只能饮用咸度很高的井水,久而久之小渔岛便成了远近有名的癌症多发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渔民开始到附近村运淡水自用,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治本,只能引自来水,而引自来水需要资金,对于这个尚“负债累累”的小渔岛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杨金归代表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两年的持续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捷径”,于2002年的下半年引进了漳州净水器公司的陈惠寅先生投资130万元,兴建日供水量1000吨的自来水,投建人受益期30年。2004年元旦,自来水终于通往了小渔岛。
      渔民们还如数家珍式地数起了十年来小渔岛的变化:2002年,通过电网改造,变压器由1986年的80千瓦扩容到400千瓦,目前已达到1000千瓦;1999年在寸土寸金的岛上划出100平方米的土地供电讯部门机房扩容,现在家家通电话,手机、小灵通信号好;2008年全村统一接通数字电视收视网络。
      善于履职: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他认为,“做事要有规划,即使暂时资金不足或是其他条件还不成熟,也要理清思路,先做规划;火候未到,不能贸然动手,以免劳民伤财;一旦时机成熟,就得抓住机会,甚至创造机会,办好大事。”正是在这种理念支使下,他一上任就着手规划建设避风港、扩建虾池、发展网箱养殖、改进捕捞生产设备、建设环岛路、开发住宅小区……在规划的基础上,立足当前,一步一步落实,首先是收回沿岛滩涂,统一规划利用,将东面深水区规划建设成为可以容纳200艘以上渔船的避风港;将西面、北面、南面滩涂围垦建成1000亩虾池,发包给渔民养殖。鼓励渔民发展网箱养殖,至今已发展85户网箱养殖户,4000多口网箱,400多亩牡蛎养殖。小渔岛200多艘渔船不仅全部办理保险,而且都安装柴油发动机,共计15000多马力,捕捞形式从单一的撒网作业发展到大铅绫、鲤鱼绫、虾母绫,灯光诱捕及各种流刺网作业,配备了对讲机,探鱼器,抓绫机甚至卫星导航仪、扫雾器等先进设备,科学捕鱼的路越走越宽。2008年,小渔岛生产总值820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新渔岛建设规划,规划建成8米路基、5米水泥路面、2公里长的环岛路,现已完成1公里;规划2个住宅小区,200多套宅基地,现已建成100余套。伴随着“五通”的实现和规划的实施,小渔岛变得更加美丽,路宽了,新楼多了,布局整齐了,环境干净了,渔民们的生活自然也就舒心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金归心里清楚,仅做好当前的工作还不够,还应着眼将来,教育渔民优生优育,提高渔民整体素质。现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婚嫁陋俗已基本改观,摘掉了全县计生“老大难”帽子,走进了先进行列。继1999年归侨杨维廉先生出资30万港币在岱嵩小学设立奖学奖教基金之后,2009年,又成立了一个关心教育的基金会。如今,小渔岛适龄儿童入学率年年达到100%,考上大学的一年比一年多,近几年还出了好几名博士生。
      访谈结束时,当笔者问起杨金归当了多年的代表有何感想时,他说:在农村,当好代表不是容易的事,但只要心里装着选民,用最好的心情对待群众,用最好的态度对待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就不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