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优良的企业用工环境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是构建和谐漳州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以优良规范的用工环境留住职工,凝聚人心,才能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营造优良的劳动用工环境,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体制、机制来保证。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用工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
以树立信心为抓手 加强道德思想教育
我们着眼于树立广大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心,深入开展“坚定信心创新业,共克时艰促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全市职工发出倡议书,在全社会营造和谐共融的氛围。充分利用职工学校、工会信息员队伍、工会报刊等职工的思想阵地,主动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向广大职工讲解形势政策。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鼓励他们在企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勇于面对、奋力突围、全力超越,坚定信心,与企业共对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平台,开展“十佳学习型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推荐评选等系列活动。引导职工树立与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忠诚理念,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自觉与企业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大力宣传技术工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倡导劳动光荣、人才宝贵、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新风尚,营造出“人人都能成才、人人争当人才”的良好氛围。在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南靖万利达工业园、平和益鹏木业有限公司、诏安永君制衣有限公司4个单位建立了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在漳州绿雅食品有限公司、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泰兴泰工业区福建立达信集团等3个单位建立了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 营造共融氛围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营生产和职工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劳动关系也更加复杂。我市各级工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主动依法维权观念,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把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总体目标任务,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监督企业随意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强劳动强度的现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合法经营、诚信创业的良好形象。
市总工会积极参与三方协商,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根据省总工会办公室(闽工办[2008]19号)通知精神,及时成立了市总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指导协调小组,并下发文件(漳工[2008]33号)要求各县(市、区)、漳州开发区总工会,常山开发区、市直各产业(系统)工会相应成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指导协调小组,加强对辖区内创建活动的指导协调,促进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市总工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职工的困难,提出工会建议,并将三方工作作为履行工会职责的重要举措,重点解决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强化工会组织维权力度。针对劳动关系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研究、建议、咨询、服务、协调和指导方面的作用,参与企业工资分配与集体协商,推动欠薪问题的解决。2008年底开展了欠薪问题周报、月报制度,各级工会组织密切关注本辖区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资发放情况,及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掌握情况,摸清企业欠薪底数,积极协调有关主管部门督促所属企业履行清欠义务,保证职工能够及时、足额拿到工资。2008年全力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开展了“劳动合同三年行动”,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活动。
工会组织作为党与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有着协调各种关系的独特优势。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职工顾大局,识大体,号召广大职工勇敢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和压力,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责任心,与企业同心同德,克服困难,营造和谐共融氛围。
以解决职工切身利益为重点 抓好帮扶工作
市总工会按照“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的要求,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积极帮助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依托,深入开展“两节”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努力帮助困难职工从根本上摆脱困难。
2008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带来的严峻挑战。市总工会一直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维护社会和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途径,及时主动了解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救助因新下岗失业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更好地做到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实际利益的统一。2008年两节期间,工会对困难职工档案中记录的困难职工进行全面走访。全市共筹集慰问帮扶资金197.51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57家,慰问困难职工、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共4912户。
漳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依托市区17个吉马连锁超市,为困难职工提供日常救助服务,组建了“漳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超市”。2008年6月,举行“漳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超市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游婉玲亲自为市区17家吉马连锁超市授牌。现在,首批市区102名“低保”、“单亲”等特困职工每人每月可在17个帮扶服务点免费提取50元物品,让困难职工精神有依靠、生活有保障。
2008年全市共筹措助学金额170.15万元,助学总人数2083人(其中大学生462人,金额115.5万元;中小学生1621人,金额54.65万元)。其中:市总工会本级筹措30万元,资助特困大学生63人(应届生58人、历届生5人)。有1对兄弟、1对姐弟、5个低保户、12个单亲、8个双下岗、18个农民工、3个残疾人家庭子女得到帮助。
同时,在每年“六一”前夕,市总工会都要到城乡结合部外来农民工聚集的中小学、幼儿园慰问看望外来工子弟,给他们送上学习用品,并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外来工子女予以资助,让外来务工人员充分感受漳州大家庭的温暖,营造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环境和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动力 抓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证,又是提升职工素质工程的有效载体。漳州市总工会积极引导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2008年,通过“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节能减排职工大行动”、“节能减排企业行动”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等主题活动,推动企业增收节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通过开展重点工程项目“比项目进度、比成本控制、比工程质量、比安全生产、比技术创新、比科学管理”立功竞赛活动,形成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开工一批项目的良好态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去年,全市共有8个项目和6个服务单位的10名职工被省重点办、省人事厅、省总工会授予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先进工作者,其中1名获建设功臣。
要优化用工环境,留住员工的心,企业除了规范劳动用工合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培训机制。漳州市总工会发挥各级工会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依托漳州市职工业余学校,设立“漳州市总工会就业培训基地”。就业培训基地设置有维修电工、电焊工、无线电装接工、模具设计师、保健按摩师、绿化工、植保工、花卉园艺师、评茶员、茶艺师、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等12个技能培训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技能需求,为企业开展定单式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提升广大职工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为职工注入新的知识和观念,让企业职工双方受益,达到和谐共赢。
日益增长的企业用工需求,也为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由于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不少人因为缺乏实际的一技之长而未能进厂务工。为此,漳州市总工会就业培训基地把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定向培训,以实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赢目的。
深化民主管理制度改革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我市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企业碰到更多的难题。但是,企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越要加强以厂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工作。企业面临生存发展困难的新形势下,更要坚定不移地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把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原因向职工讲清楚,把克服困难的办法措施提交职代会讨论,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共度时艰、共谋发展。通过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职代会职权,检查督促职代会决议的执行情况等,加强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责,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把事关企业和职工前途命运的改制、改组、改造、兼并、转产、破产等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和广大职工关心的企业重大决策、社会保障、结构调整、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方案、条例出台的过程及职工福利、社会保险等重点和难点问题纳入厂务公开范围,坚持依靠广大职工,依法落实厂务公开,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1582家企业单位推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其中:国有集体企业508家,占生产经营较正常的企业的96%;非公有制企业1020家,占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工会数的40%。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业有1681家。其中:国有集体企业508家,非公有制企业1173家,占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工会数的46%。通过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缩短了企业行政与职工的距离,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实现劳资双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