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市人大督查组发布时间:2010-05-26阅读次数: 次
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村容整洁工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及乡镇“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四方面情况,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督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从督查情况看,三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村容整洁工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及“三农”工作机制创新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开拓市场、带动辐射能力有限。农产品品牌不少,但价值和知名度多数不高,特别是在出口方面还有不少是贴牌产品、甚至是无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受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制约,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龙头企业出口订单减少甚至无订单,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农产品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不紧密,未能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业结构不够合理,荔枝、龙眼等大宗农产品品种单一、上市季节过于集中、加工不足,存在质劣卖难价低问题;本地原料供应结构性不足,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许多龙头企业外移。食品安全公共管理体系仍不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和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尚未很好建立,高毒高残留农兽药乃至禁用药仍在市场上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二)村容整洁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家园规划工作和规划管理总体滞后,许多村庄的规划工作落在了家园清洁、整理的后头,与家园规划作为基础性工作的地位很不相称;村庄规划的实施难度较大,无序建房、违章搭盖等现象难以杜绝。二是家园清洁、整理的后续工作有待跟进。经过整治的一些村镇,家园清洁长效机制特别是保洁经费筹措制度还未有效建立起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无法真正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一些村庄废弃的旧房、旱厕、猪圈、禽舍等没有全部拆除,道路、水沟没有硬化,有的村没有水冲式公厕,脏、乱、差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是在家园绿化方面,还存在着管护措施不到位,有的地方绿化效果不够明显,名贵树木种植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四是未进行整治的村多数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继续推进整治工作的难度逐步加大。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村公路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上的危病桥梁改造任务还很艰巨,通自然村水泥公路建设步伐不快,已建成的农村公路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工作不到位、管理经费不落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较多,至2009年8月底,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约有80万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进度缓慢,2008年全市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1.47%,排在全省末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还较滞后,许多学校教学仪器、实验设施简陋、破旧,多数学校配套设施和常规器材比较紧张和简陋,校舍抗震安全维修、加固任务繁重,有些农村初中学校辍学率还较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小、保障能力差,难以达到养老的目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执行难,绝大部分地方只停留在预留保障资金阶段。农村低保执行标准较低,个别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工作中还存在着拆户或平均补助等问题。
(四)乡镇“三农”服务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服务、监管不够到位。各县(市、区)尚未制订土地流转服务管理制度,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还未形成。农村经管机构建设薄弱,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经费没保障、工作待遇低等问题。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土地流转信息不畅。土地流转行为较不规范,容易发生纠纷,且纠纷一旦发生,调处难度大。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培训机构教师专业结构不能适应技能培训多样化需求,教学仪器设备老化、短缺或无设备,无法满足培训需要,一些培训项目针对性不强,对农民转移就业帮助不大,有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地方对开展“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应付现象。受编制限制,“中心”各类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存在“青黄不接”甚至断层、混岗使用占编不在位、知识老化等问题。
(五)资金缺口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村容整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上级对一些项目建设进行了支持、补助,但从总体上看,主要的还是要靠自身的投入,然而我市各级财力都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巨额的资金需求。资金问题成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几点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发展精深加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农产品出口预警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企业集团。要加强产销衔接平台建设,继续办好本地各具特色的各种会展,组织企业到外地办展、参展,积极为企业找项目、找订单搭建平台。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原产地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努力解决荔枝、龙眼等大宗农产品质劣卖难价低问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实施农业“五新”工程,积极发展农业标准化和“三品”生产,不断提高生产基地建设水平。要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运行、发展壮大。
(二)深入开展村容整洁工作。要加快村镇规划编制修编步伐,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规划后整治”的原则,加快推进村镇规划工作,确保规划工作先行一步,提高家园整理、清洁和绿化的效果。要进一步提高家园清洁、整理工作水平,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整治效果,并建立健全和落实长效机制、特别是垃圾处理经费保障制度,促进整治成果的常态化。要继续加强和推广家园绿化工作,在扩大绿化工作覆盖面的同时,巩固原有示范村绿化成果,努力打造一批绿化精品村,提升村容整治档次。要建立巡查、督查制度,巩固整治成效,确保村镇规划“一张蓝图管到底”。
(三)着力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危桥改造步伐,积极推进通自然村水泥公路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并加强农村公路管护,促进管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继续推进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尽快解决约8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要加快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步伐,切实扭转我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严重落后的局面。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依法保证经费投入,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巩固参合率,合理控制基金当年结余率,不断规范诊疗行为,加快辖区内异地就医费用的即时结报工作。要认真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工作,适时进行调研总结,为新农保的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同时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确保农村特困群体得到应有的保障。
(四)不断完善“三农”工作机制。要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制度,依托县(市、区)、乡镇经管部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库,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调处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网络,加强职业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工作,引导、协调培训机构,合理设置专业,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等,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提高农民参训、培训机构办训的积极性;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指导、监督、考核、管理,努力完善办训条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积极主动支持配合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调研,不断总结探索试点工作经验做法,为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推动既各司其责,又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要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升漳台农业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要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鼓励各种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工投劳,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要选好配强村“两委”,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重视和加强乡镇农村经管工作、村容整洁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对农村经管工作、村容整洁工作的日常监管和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从督查情况看,三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村容整洁工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及“三农”工作机制创新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开拓市场、带动辐射能力有限。农产品品牌不少,但价值和知名度多数不高,特别是在出口方面还有不少是贴牌产品、甚至是无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受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制约,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龙头企业出口订单减少甚至无订单,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农产品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不紧密,未能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业结构不够合理,荔枝、龙眼等大宗农产品品种单一、上市季节过于集中、加工不足,存在质劣卖难价低问题;本地原料供应结构性不足,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许多龙头企业外移。食品安全公共管理体系仍不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和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尚未很好建立,高毒高残留农兽药乃至禁用药仍在市场上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二)村容整洁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家园规划工作和规划管理总体滞后,许多村庄的规划工作落在了家园清洁、整理的后头,与家园规划作为基础性工作的地位很不相称;村庄规划的实施难度较大,无序建房、违章搭盖等现象难以杜绝。二是家园清洁、整理的后续工作有待跟进。经过整治的一些村镇,家园清洁长效机制特别是保洁经费筹措制度还未有效建立起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无法真正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一些村庄废弃的旧房、旱厕、猪圈、禽舍等没有全部拆除,道路、水沟没有硬化,有的村没有水冲式公厕,脏、乱、差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是在家园绿化方面,还存在着管护措施不到位,有的地方绿化效果不够明显,名贵树木种植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四是未进行整治的村多数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继续推进整治工作的难度逐步加大。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村公路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上的危病桥梁改造任务还很艰巨,通自然村水泥公路建设步伐不快,已建成的农村公路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工作不到位、管理经费不落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较多,至2009年8月底,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约有80万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进度缓慢,2008年全市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1.47%,排在全省末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还较滞后,许多学校教学仪器、实验设施简陋、破旧,多数学校配套设施和常规器材比较紧张和简陋,校舍抗震安全维修、加固任务繁重,有些农村初中学校辍学率还较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小、保障能力差,难以达到养老的目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执行难,绝大部分地方只停留在预留保障资金阶段。农村低保执行标准较低,个别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工作中还存在着拆户或平均补助等问题。
(四)乡镇“三农”服务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服务、监管不够到位。各县(市、区)尚未制订土地流转服务管理制度,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还未形成。农村经管机构建设薄弱,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经费没保障、工作待遇低等问题。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土地流转信息不畅。土地流转行为较不规范,容易发生纠纷,且纠纷一旦发生,调处难度大。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培训机构教师专业结构不能适应技能培训多样化需求,教学仪器设备老化、短缺或无设备,无法满足培训需要,一些培训项目针对性不强,对农民转移就业帮助不大,有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地方对开展“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应付现象。受编制限制,“中心”各类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存在“青黄不接”甚至断层、混岗使用占编不在位、知识老化等问题。
(五)资金缺口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村容整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上级对一些项目建设进行了支持、补助,但从总体上看,主要的还是要靠自身的投入,然而我市各级财力都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巨额的资金需求。资金问题成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几点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发展精深加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农产品出口预警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企业集团。要加强产销衔接平台建设,继续办好本地各具特色的各种会展,组织企业到外地办展、参展,积极为企业找项目、找订单搭建平台。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原产地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努力解决荔枝、龙眼等大宗农产品质劣卖难价低问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实施农业“五新”工程,积极发展农业标准化和“三品”生产,不断提高生产基地建设水平。要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运行、发展壮大。
(二)深入开展村容整洁工作。要加快村镇规划编制修编步伐,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规划后整治”的原则,加快推进村镇规划工作,确保规划工作先行一步,提高家园整理、清洁和绿化的效果。要进一步提高家园清洁、整理工作水平,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整治效果,并建立健全和落实长效机制、特别是垃圾处理经费保障制度,促进整治成果的常态化。要继续加强和推广家园绿化工作,在扩大绿化工作覆盖面的同时,巩固原有示范村绿化成果,努力打造一批绿化精品村,提升村容整治档次。要建立巡查、督查制度,巩固整治成效,确保村镇规划“一张蓝图管到底”。
(三)着力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危桥改造步伐,积极推进通自然村水泥公路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并加强农村公路管护,促进管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继续推进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尽快解决约8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要加快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步伐,切实扭转我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严重落后的局面。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依法保证经费投入,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巩固参合率,合理控制基金当年结余率,不断规范诊疗行为,加快辖区内异地就医费用的即时结报工作。要认真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工作,适时进行调研总结,为新农保的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同时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确保农村特困群体得到应有的保障。
(四)不断完善“三农”工作机制。要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制度,依托县(市、区)、乡镇经管部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库,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调处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网络,加强职业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工作,引导、协调培训机构,合理设置专业,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等,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提高农民参训、培训机构办训的积极性;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指导、监督、考核、管理,努力完善办训条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积极主动支持配合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调研,不断总结探索试点工作经验做法,为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五)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推动既各司其责,又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要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升漳台农业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要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鼓励各种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工投劳,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要选好配强村“两委”,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重视和加强乡镇农村经管工作、村容整洁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对农村经管工作、村容整洁工作的日常监管和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