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市人大财经委发布时间:2010-05-26阅读次数: 次
      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今年9月17日至30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景辉的带领下, 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调研组成员深入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实地察看市区新华都商场、美味贸易、阿木食品店、信华食品、金峰食品、大闽食品、东方食品等10多家食品流通、生产加工企业。调研采取了“听、看、问、议”等方式,认真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汇报,并与部门领导、企业主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对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市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关系国计民生、涉及百姓健康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以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为重点,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为目标,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监管力度,着力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省政府下达的食品安全治理目标的要求。在每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督查中,都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主任、26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健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多次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批示。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定期召开专题会、现场会,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先后下发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意见》、《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漳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漳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层层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每年都组织对各级政府进行工作督查,促进责任落实。形成了政府负总责、责任部门各司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监管格局和市、县、镇三级责任体系,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
      各级政府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食品消费环节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使涉及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许可制度、认证制度、检查检验检测制度、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牲畜进场验收制度、屠宰台帐管理制度、肉品质量追溯制度、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和购销台帐等多种制度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得到进一步落实。建立了市食安办联席会议、食品安全信息管理、联合执法等制度,不断加大对各类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案件的查处力度,组织经贸、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净化了食品市场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管理,建立漳州市食品安全网站,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每月收集各部门监管和检验检测情况,注重检验检测数据跟踪分析,编发《漳州食品监管动态》。此外,重视群众监督网、监督责任网、现代流通网等“三网”建设,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全市现有食品安全信息员663名、协管员137名、联络员1103名,建立了消费维权联系点2606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动态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三)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
      各级政府针对群众关注、影响面广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治理“餐桌污染”、供奥运食品安全、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月、重大节庆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围绕整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和进出口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畜禽屠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高度重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处置和专项清查工作,保证了乳制品质量安全。近年来,集中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拥有92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国家级、32个省级、16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养殖场水产品、苗种的药残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调味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等28大类食品全面实行市场准入,抽查米、面、油及原粮477批次,合格率达99%。两年来,全市共投入1000万元资金对11个屠宰场进行改造升级。食品企业100%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创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达标片区活动,现有a级企业52家,b级企业269家。积极应用“商管系统”、“数据备案库系统”等监管手段,全市已实现电子台账管理的食品批发户共计404户,导入商品纪录94996条,建立商品品种数35977条。全市各类餐饮业基本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县城以上餐饮单位100%取得卫生许可证。
      (四)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稳步推进
      市政府在认真执行各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应急处理机制、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漳州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漳州市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漳州市食物中毒处理应急预案》、《漳州市流通环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库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员队伍,加强了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制定并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实行每月零报告,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升了我市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逐步完善市卫生疾控中心检验室、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农业检验监测中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等机构建设,增加检验检测设备,提高我市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完善食品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五)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
      我市按照《全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精神,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和《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图片、上街宣传、墙报标语、宣传资料、讲座咨询、征文征稿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把食品安全的法律和知识送到各个角落,向百姓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去年11月,由市政府主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市绿色食品协会等八个协会协办,举行了全市千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千人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经营签名仪式,倡导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卫生、健康的食品药品生产消费环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治理工作有反复,在肉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各地私宰和销售病死肉的现象有所抬头,蔬菜农残超标问题在一些地方时有反复。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监管薄弱,个体小店中常发现“三无”食品、无“qs”标志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店卫生条件较差,仍存在无证经营现象。流通领域的监管点多面广,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食杂店等索证、索票、进出货台帐的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渔药兽药农药销售、使用的管理还有空隙,监管还存在漏洞。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食品安全法》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全国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而我省的体制是把该职能放在省经贸委,我市则是由市县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该职能,由于上下机构设置不在同一系统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沟通不顺,不少工作容易脱节,因而影响了《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另外,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餐饮服务的卫生许可证发放职能由卫生部门划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但《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上述职能尚未理顺好,原先负责核发卫生许可证的卫生部门已不再核发,而承接该职能的部门因体制尚未理顺,也暂时无法核发,导致已到期的卫生许可证无法年检或换发,新办餐饮服务的许可证也无法办理,出现了无证经营情况,尤其是芗城、龙文的群众反映较大。
      (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分散。近几年我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检验检测条件和水准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由于检验检测资源过于分散,各部门检测资源未能有效整合,没有实行规范统一检测,检测设备、技术和手段不配套,导致现有检测设备设施、检测能力还不能满足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要求。有的职能部门有检测设备设施,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而有的职能部门有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检测设备设施,甚至出现同时开展同一品种的检测,造成检测资源的浪费。
      (四)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量大,各个职能部门普遍存在监管人员不足,经费缺乏的问题,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出现了监管“死角”和“盲区”。从《食品安全法》施行起,我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能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原先由企业和经营者承担的相关费用,现在全部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尽管市财政每年都有拨付专款,但新增的负担造成了经费缺口,无法满足食品安全日常检测需求。
      三、几点意见建议
      (一)理顺监管体制,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鉴于我省关于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未到位的情况,市政府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针对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确定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过渡时期的工作机制,积极做好过渡期的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防止出现食品安全监管“真空期”。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健全和完善各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统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监管合力。要明确、细化各监管环节的衔接措施,既要避免职能交叉,又要防止监管空白,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当前,市政府要尽快理顺监管体制,抓好卫生许可证职能交接工作的落实,确保监管到位。
      (二)加快资源整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鉴于我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检验检测资源分散,检验检测能力、设施不足,检测项目重复等情况,建议市政府按照“严格资质审核、逐步面向社会、实现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的原则,制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建设规划,着力整合食品药品监管、农业、海洋与渔业、质监、卫生等部门的检测资源,加快筹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安排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逐步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的统一抽样、统一标准、统一信息发布,共享检测结果,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加强能力建设,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增加经费保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本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做到监管部门职能、经费、人员、措施和责任“五落实”。一要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尽快充实有关部门基层监管力量。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验检测经费,逐步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存在的基础设施差和检测设备不足、陈旧等实际困难。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协管员队伍建设。建议市县两级政府整合行政资源,将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的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联络员与农村六大员中综治协管员职能进行整合。可学习借鉴南平市的做法,由综治协管员兼任,赋予职责,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并将此项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