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国务院《意见》和省里《实施意见》的关键一年。贯彻好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对于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确保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里的精神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
第一、抢抓机遇促先行。去年是我们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今年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来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不可预料的因素和“两难”选择的问题增多;从我市情况看,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但从总体看,我们今年的经济环境将好于去年,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一是有政策支撑。最为重要的是,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见》和省里《实施意见》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特别是省里把厦门湾和东山湾列入对台产业对接集中区,把古雷列为海西重要石化产业基地,并明确支持促进新设立漳州台商投资区、将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由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将东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覆盖到东山湾,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赢得发展先机,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今年世界经济继续企稳回暖,国际贸易和投资将呈现恢复性增长,为我们增加外贸出口、扩大引进外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特别是我国在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走出困境,经济发展实现回升向好,今年国家宏观政策保持基本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出台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新举措,为我们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二是有基础支撑。最为突出的是,近几年我市经济增长持续提速、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规模工业总产值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长,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即使在去年发展最困难的情况下,我市经济依然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07.86亿元,增长12.8%,增幅比全省高出1.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13.79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0.95亿元,增长17.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除了外贸出口,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为今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全市投建投产了一批基础性和生产性大项目,尤其是动工兴建漳州开发区四区和古雷两个30万吨级码头群,厦深和龙厦铁路漳州段、港尾铁路三条高速铁路,厦漳跨海大桥和厦漳高速扩建、厦成高速漳州段、招银疏港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古雷石化和福欣特钢两个大型工业项目,将为今年和未来几年我市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有动力支撑。最为宝贵的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中,我们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既经受了困难的考验,又积累了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重要经验;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求进破满、求活破僵、求实破难”的思想意识,激发了谋发展、求突破、争先行的活力动力;在贯彻对接国务院《意见》和省里《实施意见》中,我们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展示了奋发有为、主动作为的精神风貌,形成了雷厉风行、实干实效的良好作风。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新一年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在新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发进取、奋勇争先,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实现漳州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今年发展形势,立足漳州实际,我市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省里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海西建设、漳州先行”发展主线,突出强化项目带动,深化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战略,着力谋长远、抓重点,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深改革、扩开放,着力惠民生、保稳定,努力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步伐。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市委提出新一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如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要确保快于高于去年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5%。在实际执行中,我们要争取更快更好些。
第二、突出项目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在新的一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孙春兰书记针对福建实际,首先强调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增长速度。同时,她也指出,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下更大功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我市来看更是如此,作为后发地区,我们要实现“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第一要务就是要加快发展、追赶先进,就是要保持一个快于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就是要努力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促提升、促协调,在转变中谋求更好更快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并不断强化“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的理念,突出在上项目中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在企业增资扩产中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在企业技改中实现发展方式转变。通过重视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的项目,注重节能减排,严控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促使引办项目成本更低,发展竞争力更强。特别是通过发挥我市的后发优势,多上大项目、好项目,以此带动经济增长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同步推进,实现速度与结构、效益的相互协调,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漳州实际、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
要全面扩大项目投资,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直接,效果最明显。这几年,我市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加快,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幅,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也逐年提高,前年是8.3%,去年上升到9.1%。但这样的比重还是偏低,这个比重要达到10%以上,我们才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才会与先进地市缩小距离。特别是我市经济增长以外向拉动为主的特征显明,但近几年来利用外资一直处于徘徊状态,2006-2009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4.01、4.5、5.01和5.51亿美元,分别增长29.2%、12.4%、11.2%和10.0%,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一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千方百计多争项目、多引项目、多上项目,努力保持一个较大的投资规模,持续较快较高的投资速度。要抓住今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意见》和省里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出台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向上对接衔接,继续跟踪已落地项目的后续投资,争取获得中央和省里更多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要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外资民营国有项目一齐上,一二三产项目一同办,多方扩大项目投资来源。既要注重引办新项目,又要重视促进现有企业增资扩产。要集中力量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对已确定的全市228个重点项目、列入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89个重点制造业项目,要抓紧实施,使之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同时要结合谋划“十二五”规划,精心做好生产性、基础性后备大项目的储备工作,深入研究生成一批事关长远、事关大局的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里计划盘子,推动项目建设形成“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要把扩大项目投资规模与优化项目投资结构结合起来,引导项目投资的重点转到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等领域上来,有效发挥项目投资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引领作用。特别是我市山清水秀,生态良好,要围绕建设生态名市的战略目标,加快重点节能和减排项目建设,多上生态、环保与绿色项目,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要着力加快工业项目引办,做强做大我市产业实力。从我市看,结构调整主要是增量的调整,重点要通过发展促调整。要坚持以项目带动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方案》中,已明确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新兴基地,打造石油化工、特殊钢铁、优质食品、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电子光伏、汽车汽配、船舶修造、特殊玻璃、生物制药“十大强势产业集群”。要围绕以上产业发展目标,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扶持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引办更多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整体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水平。要突出培育主导战略产业。重点抓好石化、钢铁和电力三个产业。石化产业要加快建设古雷石化对二甲苯和精对苯二甲酸等启动项目,加大对外推介力度,争取布局炼油项目,特别是要全力跟踪、力争引进目前在谈的年产15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等一批上下游项目,建成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上中下游配套合理、产业竞争力强的国家级石化基地;钢铁产业要加快福欣特钢项目建设,促进三宝钢铁、凯西钢铁、凯景钢铁、统一马口铁等企业增资扩产,加快发展优质特殊钢铁制造产业,建成海西重要钢铁制造基地;电力产业要积极跟踪后石电厂8#-10#机组、漳州云霄核电、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等一批大项目,做实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落地建设,推进我市电力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建成海西重要电力基地。要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重点抓好食品和特殊玻璃两个产业。食品是我市最突出的传统优势产业,要发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紫山、海新、海魁、东方食品等骨干品牌企业,着力发展食品精深加工,注重发展生态绿色安全食品,进一步把我市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打造漳州“中国食品之都”;特殊玻璃是我市依托丰富的硅砂资源新发展起来的一个优势产业,要加快台湾玻璃、旗滨玻璃两大龙头项目建设,积极引办配套项目,促进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抓好家电、机械、家具、钟表、光电和生物制药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家电产业要以灿坤、万利达两大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智能小家电的研发生产步伐,促进上下游零配件的生产配套,进一步壮大家用电器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机械产业要推动龙溪轴承、诺尔港机、豪氏威马、中集集团等龙头企业持续发展,注重引办重型机械制造项目,突出发展港口机械制造业,拓展壮大产业群体;家具和钟表产业,要鼓励引导国辉工贸、尧富家具、红梅家具和华艺钟表、宏源产业、恒利电子等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光电是我市近年来快速成长的一个新兴特色产业,要依托云霄、华安光电产业园区和长泰、平和等一批光电项目,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注重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光电产品,促进产业加快聚集、做大规模和提升层次;生物制药是我市一个传统特色产业,要着力拓展“片仔癀”、“水仙牌”等品牌效应,以品牌带动产业做大做强。
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创漳州港口发展新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扩大投资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近两年来的投资增长,主要支撑就是靠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强力拉动。要继续围绕依港立市战略的实施,加快实施一批与港口发展相配套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发挥港口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龙头地位和先导作用。特别是要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以下事关漳州长远和大局发展的十几个港口交通大项目。具体有:一座大桥、一条通道,就是厦漳跨海大桥和与之相连的沿海大通道;两个大型码头,就是漳州开发区四区和古雷两个30万吨级码头群;三条高速铁路,就是厦深铁路漳州段、龙厦铁路漳州段和港尾铁路;六条高速公路,就是续建厦漳高速扩建、厦成高速漳州段和招银疏港高速,争取新开工福广高速天宝至诏安段、漳州南联络线和东山联络线。要通过这些项目加快建设,构建快速便捷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大幅度提升我市港口吞吐能力,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为吸引更多更大的工业项目向港口集中布局、引办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创造条件,为纵深扩展港口腹地、促进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保障,为把漳州港建成参与厦门港协作分工的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枢纽港,成为海西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交流合作的重要物流中心奠定基础。
第三、彰显对台促开放。发挥对台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漳州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务院《意见》全面实施的机遇,进一步发挥我市对台的独特优势,坚定不移实施开放活市战略,推动漳台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促进我市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全面提升。
要加快先行先试步伐。我市作为海西骨干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深化对台合作、做好对台工作最有基础、最有条件,也最有责任。目前,在漳州的台资企业已达2400多家,台资企业产值规模占了全市近“半壁江山”,并创造了“四个第一”:华阳电厂产值和纳税第一,灿坤家电就业人数第一,天福集团为全国台资农业企业规模第一,长春化工覆铜板项目科技含量第一。事实表明,台资企业已成为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重要生力军。随着国务院《意见》的全面实施,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的优势更加凸显,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争取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努力开创漳台交流合作新局面。要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上先行。针对台商投资出现以大企业、大财团和产业整体配套转移的新趋势,突出加强产业招商。特别是要抓住厦门湾、东山湾列入海西对台产业对接集中区的机遇,围绕打造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瞄准台湾“百强企业”,有针对性地组团上岛招商,争取一批台湾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我市。利用台湾22家农工商协会入驻东南花都设立海西联络处的便利,邀请入驻的台湾农工商协会组织企业来漳举办产业对接会或项目洽谈会,推动漳台产业深度对接。对有意向以组团式进入的投资团体,更要盯紧跟进,务求实效。要在创新载体平台上先行。在载体建设方面,要盯紧抓好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申报设立、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升格、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扩区等工作,加快推进南太武滨海新区、常山经济开发区、九龙生态经济区等重点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和整合提升工作。对这些重点开发区、经济区的新设、更名、整合,不仅仅是新挂名称或改变名称而已,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切实提高建设发展水平。特别是要通过创新运作机制,消除体制性障碍,着力构建配套完善、高效便捷、环境优越的新型开发区,为承接台资大项目特别是台湾产业整体转移创造条件,并实现以开放促搞活、促开发,使之成为推动我市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龙头,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在平台建设方面,要按照一届更比一届好的办会要求,提升办好一年一度的漳台经贸恳谈会和两岸农博会暨花博会,努力为扩大对台招商引资、深化漳台全面交流合作搭建友好平台。要在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上先行。深入挖掘对台文化内涵,突出打响“开漳圣王”这个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祖地”品牌,加快建设陈元光文化与开台文化公园,同时扶持提升东山关帝文化节、三平祖师文化节等地方节庆活动,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招商,努力扩大两岸文化交流。积极探索建立两岸民间交流综合试验区,加强与漳籍台湾政要和企业家的联系,广泛开展与台湾各界各阶层的交往,增进漳台两地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情感友谊。坚持把台胞台商当作自家人,对前来漳州的台胞台商实行落地接待、全程服务,以浓厚的亲情吸引更多台胞台商走进漳州、了解漳州,力争使漳州成为新一轮台商投资的首选地。
要全方位扩大开放。在打造打响对台品牌的同时,要立足以台引外、以台促外,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以更高的站位敞开合作大门,以更宽广的胸怀广聚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竞争和合作。要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抓住国务院即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的契机,加强国家支持海西建设政策的宣传和我市良好投资环境的推介,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大财团大企业,主动跟踪投资意向,吸引外商投资我市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我市外贸依存度较高,出口能否持续增长,不仅事关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要抓住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回升,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绝大多数商品实行零关税等有利契机,加强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出口大户的扶持、引导和服务,加快通关速度,帮助企业恢复并扩大出口,占领更多国外市场。同时要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机遇,继续实行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眼光向内,采取“两条腿”走路,积极拓展国内市场。要主动融入厦门湾。昆山的发展,第一靠宽松的软环境吸引台资;第二靠发挥近临上海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上海发展自己。这两个方面都很值得我们漳州借鉴。要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抓住我省新一轮港口整合的契机,主动加强与厦门在港口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的衔接,发挥漳州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积极参与大厦门湾的产业分工。主动借助厦门特区品牌效应,以厦门特区的“直接腹地”、“大后方”,吸引国内外产业和项目落户,尤其是国外境外大财团、央属大公司和民营大企业投资漳州,努力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求增长、壮实力。
要致力营造开明开放、高质高效的发展软环境。软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所需的保障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综合体现,最终形成的就是生产力。就我市来讲,我们曾经创造过加强“后招商”、率先推行机关效能建设等好的做法与经验,曾经连续多年被台湾电电公会列入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值得推荐的城市”。但过去好不等于现在好,营造和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付出持续、艰苦的努力。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企业恢复生产的能力增强,尤其是整体经济形势好转,各类生产要素将不断进入我市,这对我市投资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市外即外”的观念,凡是我市以外的资金、技术、项目,不管是市外、省外,还是国外、境外,只要有利于漳州发展,就都要一视同仁,热诚欢迎,敞开大门,放低门槛,努力创造条件使之落户。要持续深化“重在提请、主动服务”,大胆创新服务,注重特事特办,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真正做到把该办的事情办成,把难办的事情办好,以真诚的服务、优质的服务、高效的服务,营造“亲商、安商、扶商”的暖环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真正达到用制度规范人、激励人,为改善软环境提供制度保障。要针对“后危机”阶段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采取“一厂一策”,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用工、融资等具体难题,推动企业适时恢复生产、扩大生产、做大做强,努力做到“帮在点子上、扶到关键处”。特别是对古雷石化、福欣特钢、台湾玻璃等一批在建的台外资大项目,要明确挂钩市领导和建立专门班子,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早日投产见效。
第四、统筹协调促和谐。强化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致力构建和谐漳州。
要夯实“三农”基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富民的基础产业和朝阳产业来抓,以进一步做大做强“一县一品”、“一县一业”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业要上规模、集约化,才能形成市场,使产品变为商品,让农民增加收入。这方面,平和、华安分别靠“一粒柚”和“一叶茶”脱了贫、致了富,最为典型。平和蜜柚50万亩、产量70万吨;华安茶叶15万亩、产量1.4万吨,达到这样的规模,形成稳定的市场,自然就能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发展“一县一品”、“一县一业”,关键要把优势发挥好,把品种选择准,特别是要把规模做大、产业做强。我市各县农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相当大。比如诏安,这几年蔬菜产业就逐步形成了规模,农民从中收益也很可观,靠的就是发挥耕地资源丰富,农民有种菜的技术和传统,特别是近邻广东有市场销路等优势。目前当地农民种的菜,没有卖不出去的,发展前景相当好。各地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着力凸显各自的特色,当地最适宜种什么就集中力量种什么,并下气力持续推动,使之逐步形成规模,逐步拓展市场。一旦市场形成了,群众也就可以只管种好种优,不愁种了卖不出去,不愁种了没有效益。同时,各地还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发展“一县一品”、做强“一县一市”创造良好条件。要紧紧抓住今年中央和省里继续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有利机遇,争取在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村电网、防洪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获得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这方面,我市有独特的优势,有良好的基础,只要认真谋划,积极争取,都会有效果,都会获得支持扶持。
要加快城镇建设。我市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最为薄弱。近年来我市工业化持续加快,今年中央和省里又将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城镇建设。因此,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可谓正当其时,也是我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所在。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中心城市的同时,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努力把“小城镇”做成“大文章”,使之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动力,成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载体。要科学搞好城镇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气魄搞好规划。基本原则是“城关镇要按照市区标准”、“小城镇要按照县城标准”来做规划。特别是要统筹规划好城镇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社会事业、生活配套设施,确保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发展留有空间。要通过一个好的规划来引领建设发展,让农民逐步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要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在建设中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优先考虑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群众迫切的民生公益项目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布局并加紧建设学校、医院,方便群众就学、就医。要主动对接上级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相应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要抓紧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开发商品房,建好生活配套、环境美化的居民住宅小区,着力打造宜居城镇,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落户和就业,促进城镇尽快聚集人气、壮大规模。要加快发展城镇经济。坚持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规划建设,实现互动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繁荣壮大,增强城镇承载就业能力和聚集辐射功能。特别是要依托重点工业区、旅游区,打造一批工业重镇、经济强镇,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支撑。
要注重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目的所在。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点,着重围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以及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人口与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集中财力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认真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尤其今年将是我市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城镇开发力度最大的一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和矛盾将会更加凸显,一旦处理不好,对稳定、对发展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各地各部门要努力增进社会和谐,确保社会稳定,为全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无论是抓项目建设、还是搞城市城镇开发,都要高度重视维护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顾及群众的愿望,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困难,让群众真正在开发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真正从发展中享受到更大的成果,真正过上比原先更好的日子。
第五、加强领导促落实。新一年的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要坚持解放思想,强化思想保障。把握用好机遇、赢得发展先机,首先要解放思想,敢想敢试,敢闯敢拼。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到抓好新一年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树立“敢于负责、敢于突破、敢于争先”的思想意识,把加快发展、造福百姓作为第一责任,积极创新创造,着力先行先试,努力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上有新举措,在谋划长远、抓好重点上有新作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有新突破,在惠及民生、保持稳定上有新成效。
要提升领导水平,强化能力保障。形势越是复杂多变,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增强领导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学习,加强政策研究。特别是对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振兴产业、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学深学透、用活用足,努力增强决策和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要更加注重提升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确保改革发展顺利推进。
要突出实干实效,强化作风保障。扎实过硬的作风是推动工作、促进落实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紧扣新一年发展目标任务,抓紧细化措施,积极组织实施,集中精力抓重点、破难点、促落实。要大力弘扬雷厉风行、实干实效的作风,快节奏抓好工作,高效率搞好服务。要健全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制度和纪律保障机制,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要全程紧跟、全力推进、全方位督查,做到一抓到底,确保落实到位。
要弘扬清风正气,强化廉政保障。良好的党风政风是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要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加强源头防范。对中央最近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特别是要从我市实际出发,抓紧研究有效的制度措施,推动我市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加大干部尤其是重要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近年来我市查处的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始终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真正做到干净干事、一尘不染,促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本文系作者在2010年1月6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