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收入分配的一些思考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完善收入分配的一些思考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黄兆娟发布时间:2010-09-14阅读次数: 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增长率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分配不协调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现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两级分化加大,贫富更加悬殊的状况,并有不断扩大趋势。根据世界银行公布,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51,高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发展中国家。据清华大学最近一项研究结论,中国实际收入差距城镇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差距约31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家庭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国家统计局对应数据是9倍和21倍。我国的贫富差距,已位居世界前列。贫富差距过大,尤其是由于非公平因素(如国民待遇不平等、垄断行业存在、非法收入现象等等),导致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将引起社会普遍不满,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协调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缓慢,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较快,如1997年城乡收入差别为2.47倍,2001年为2.9倍,2005年为3.22倍,2008年为3.31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若考虑城镇居民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如教育、养老保障、医疗、养老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等,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更大。
      (二)行业、职业收入分配不协调
      不同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目前垄断经营性行业如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是一般制造业职工平均收入的5-6倍,若将行业福利考虑进来,行业间收入差距就更加明显。
职业构成中,强势者(如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私企老板)收入快速增长,弱势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在收入分配体制中,资本收入大、劳动报酬少;强势者收入太高、弱势者收入太低;企业得的多、职工得的少,劳动的付出与收入严重不匹配,社会成员没有公平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三)地区之间收入分配不协调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居前的是:北京(39663元)、上海(39004元)、西藏(32436元),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地区是:河南(14485元)、海南(14902元)、江西(15224元),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北京是平均工资水平最低河南的2.74倍(2005年最高与最低平均工资收入相差2.33倍),若考虑福利待遇方面,实际差距更大。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些思考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的必然性,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已突破国际公认警戒线,而造成的原因很主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分配中存在着非公平因素。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均收入达1000-3000美元高速发展的敏感期,收入分配问题已被“空前关注”,它的公平与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关系到政权稳固、社会的安定和谐,同时还是引导各阶层价值取向的问题。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合理收入分配体系,已经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发挥政府职能,有效调控收入分配
      政府应该真正成为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是市场公平竞争规则的制造者和维护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持正常分配秩序,逐步做到市场而不是权力成为资源分配的主体。
      1.完善政策体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机会均等。一是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尤其要关注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二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平衡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之间关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向社会弱者倾斜,建立合理公平的分配制度。
      2.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内需市场。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民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应该大力推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回报支持农业发展。特别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扩内需、提消费为主要动力,就必须拓展农村内需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要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劳动力在城乡和地区间流动性障碍。二要加大共公财政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三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经营素质让农民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更有发展空间。四要进一步实施惠农惠民政策,以家电下乡、建材下乡、汽车下乡为契机加大财政补贴激活农民消费,开发农村内需消费市场。
      3.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对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底准入门槛,抑制由垄断性带来的分配不公。对确需国家专营和国有企业,应完善利润上缴制度,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减少消除由于垄断性带来的分配不公,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
      4、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非法收入是造成收入悬殊,甚至两极分化的很重要原因。取缔非法收入是建立合理公平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条件,深化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腐败,消除不当得利。要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严惩违纪违法犯罪行为,提高腐败及其他非法行为成本。
      (二)强化税收调节功能,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是缓解社会分配矛盾,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企业所得税对高收入产业和发达地区征收更多税赋,减少高收入,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课以高税抑制高收入,同时把税收通过转移支付手段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以改善收入分配差距。但现阶段税收调节体系不完善,主体税种结构失衡,未形成有效调节收入分配政策体系,影响税收调节功能整体发挥。
      1.改善现有税制结构,加大个人所得税征缴力度。应尽快建立全面反映个人收入的信息处理系统,扩大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加强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力度,尽快实现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之间联网,形成社会协税、护税网络,提高所得税占税收比重。科学设计税制,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以“家庭”为主体征收,保证高收入者是调节主要对象。改变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主力的情况,切实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中的调控作用。
      2.开征新税种,加强高收入阶层调控。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物业税、奢侈消费税等税种,按照“富者多交、贫者少交和免交”原则,调节存量财产公平。可以对低收入阶层行业如农业、下岗再就业人群、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实行税收减免优惠,对生活必需品采取进一步减免税措施,减少低收入阶层开支,而对奢侈品高档消费品课以高税,以此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3.通过税收对弱势群体提供有力保障。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将目前的职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残疾人福利基金等的收费改为社会保障税,统一征收,建立以税收为主要来源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使全体社会成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保障。
      (三)健全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由于市场的自发倾向和劳动者个人天赋与能力的差别,居民收入存在差距难以避免,而社会保障体系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保障全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但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投入少,保障立法滞后,《社会保险法》及配套的养老、医疗等保险条列均未出台,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城镇与农村救助保障制度不对等,都影响了收入再分配的公平和功效,因此要不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合我国国情,覆盖面广,可持续、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此外还应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监督力度,完善监察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手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