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筑防火墙 海西明珠更辉煌――漳州市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纪实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2010年5月19日,我市举行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启动仪式,正式拉开构筑“防火墙”工程序幕,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辐射扩展、稳步推进,2010年9月15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427家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验收达标任务,“防火墙”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以《漳州:427家重点单位全部具备“四个能力”》为标题头版头条对我市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收到良好的社会成效。
一、突出政府主导,全面落实政府部门“四项责任”
建立责任考评机制,规范联合执法活动。通过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目标管理和督导考评四项机制,逐级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责任。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召开各类研究、协调会议10余次,研究部署全市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领导分别签订了《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责任状》,将目标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同时,通过落实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防火墙”工程进度,建立完善联合监管工作制度,按系统、分行业加强各相关部门对消防工作的监管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督促各职能部门落实“四个能力”建设任务。
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加强消防部队建设。市政府投入资金1200万元用于市级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建设。总投资1800余万元的漳州市消防指挥中心大楼已投入使用。古雷港区占地120亩的特勤消防站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南靖土楼消防站、诏安金都消防站业已正式动工。龙海市政府投入337万元购置的40米登高车,漳浦、东山两地政府及企业志愿出资购置的两部18米高喷车也相继配备到位。市政府将消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一年间全市新增市政消火栓400余只,彻底解决了市、县(区)两级市政消火栓历史欠账问题。2011年初,市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车辆装备建设的通知》(闽政办【2011】17号)文件要求,将消防车辆装备建设任务逐年进行分解,计划在3年内新购63部消防车,全面提升消防部队高层灭火及应急救援综合实战能力。
依托社会平台,强化多种消防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建制镇义务消防队达到了278支队伍1746人,基本做到全面覆盖。依托团市委、各大中专院校、社区等组织和机构招募消防注册志愿者6000余名,有效普及消防知识、检查督促火灾隐患整改。在全市逐步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为主导、专职、义务消防队伍为补充、消防志愿者队伍为基础的社会消防力量新格局,为筑牢“防火墙”工程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推行“四化”管理,全力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
推行消防管理标准化,提高单位自我管理水平。结合各行业特点,制定并印发商场、学校、公共娱乐场所等八类人员密集场所“四个能力”建设指南。分行业选取84家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推动试点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落实消防工作奖惩制度,确保单位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消防档案健全。从各行业评选先进典型,分行业组织全市427家重点单位召开现场会,集中学习观摩同类场所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确保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学有榜样,干有标准。市政府还专门成立“四个能力”建设工作督察组,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开展“四个能力”建设“回头看”,确保“四个能力”建设标准不降、不走过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427家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考评验收达标任务。
推行消防常识普及化,增强员工自防自救能力。从抓大培训大宣传入手,设立消防安全培训学校,采取岗位专训和普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1500余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进行岗位专训,对全市427家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近10万名员工进行系统培训。目前,我市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95%以上的工作人员基本了解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要点,掌握了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等消防技能。市消防支队还统一设计制作了30余万份消防标识免费发放到社会单位,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消防设施等重要部位张贴,实现消防知识普及化、消防设施标识化。
推行消防宣传常态化,拓宽全民防御战线。以消防宣传常态化为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普及“四个能力”基础知识。在市区10条主要干道、50个社区、200多家企业和部分娱乐场所内设置1000面消防安全宣传牌。利用437部楼宇电视及各地电视台滚动播出消防安全宣传短片。通过首创《全民共筑防火墙》之歌、在新浪网开通首家消防博客、创作消防剪纸作品、编排消防木偶剧、举办消防文化书画笔会、设置消防文化长廊、开通农家消防广播、开展消防知识竞赛、发起“四个能力”万人签名墙活动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消防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广大民众消防安全意识。据统计,2010年全年市消防支队收到群众来信、来电反映、举报消防安全问题89个,较去年同期上升40%,市民关注消防、了解消防、支持消防的热情和意识明显提升。
推行漳台交流本土化,推动台企消防安全建设。市消防支队坚持以服务为先导,加大对台企“四个能力”建设的指导力度。与漳州市台商协会签订了《共建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协议书》,鼓励广大在漳台商、台资企业参与“防火墙”工程建设,自觉提升企业自身的“四个能力”。引进台湾先进的民间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在漳浦成立了大陆首支漳台义勇消防大队;在龙海成立了连战、王金平等台湾政要宗祠祖籍地消防志愿者队伍,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漳浦天福茶学院成立校园“台二代”消防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拓展了漳台消防志愿服务内容,将漳台消防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推动两岸开展消防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交流和先行先试。
三、固本强基,夯实农村社区“四个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编制建设。以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综治办、安监站、派出所等为依托,逐步健全农村、社区消防监管组织机构。全市所有重点镇、中心镇已全部完成编制审批,60个一般镇已有52个完成编制。龙文、龙海、诏安、云霄等地全部建制镇、乡和部分社区均建立一支配有一定消防器材的义务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者治安、消防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发动乡镇(街道)、安监站、综治办和派出所等基层机构,对广泛分布在农村、社区的出租屋及“九小场所”进行集中排查整治,消除了一大批“小、偏、杂”的火灾隐患。
加强设施建设,提升防控火灾能力。市、县两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为村、社区设置消防工作站,并购置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灯等消防器材和装备。在每村及小区每个治安亭设置火灾报警电话和消防器材箱,形成了“村村(社区)有站,岗亭有箱”的良好局面。部分义务消防队还配备了由旧消防车的水罐和农用车底盘改装成的消防车,农村、社区火灾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同时,积极开展各家各户有代表参与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普遍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场逃生自救能力,利用消防站开放的机会,组织群众到消防站参观和学习。
四、加强规范化执法,强化消防监管“四个水平”
建立执法规范员工作制度,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在市消防支队机关设一名专职执法规范员,各大队设一名兼职执法规范员。执法规范员主要负责对重要监督执法环节、重要执法行进行指导,对档案文书质量等进行监督审核,从而推动基层执法规范化进程。在日常工作中,对本大队执法规范员每个月须汇总本大队办理的各类消防执法业务档案到支队进行一次执法交叉检查。交叉检查时要求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认真填写《消防执法案卷评查登记表》。登记表直接送达各大队长,由大队长部署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及整改责任人。
建立监督工作挂点联系制度,强化基层防火监督指导。消防支队监督处每个参谋挂点若干大队,及时了解基层大队开展消防监督工作情况,收集基层大队有关改进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基层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完善消防执法档案建设工作制度,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根据总队《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办法》、《消防执法档案的制作》规定,漳州支队进行责任细化,分工明确,大有成效地提高了服务效率。
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化工程、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大事。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应以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积极参与并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为社会和人民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