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领头人――记市十四届人大代表薛艺华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2010年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春兰到漳浦县下�村视察,称赞该村工作做得好。
熟悉下�村的人都知道,下�村的工作做得好,得益于漳州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下�村党支部书记薛艺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渔村领头人”。他曾先后荣获漳州市劳动模范、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和漳州市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
1987年,薛艺华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从下�村的实际出发,在滩涂上做文章,一开始在海上搞海带、翡翠鱼贝、扇贝养殖,后来又首创了海带套养扇贝、扇贝套养羊栖澡等,成本降低了30%,效益提高了25%。下�的养殖面积从不足1000亩迅速扩大到4500亩,因而被命名为“艺华模式”,并在全省推广。近几年来,他继续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引进新品种,大力推广高优养殖项目,鲍鱼养殖从池养发展到吊养,使养殖产品增值2000万元。2009年,全村大海吊养鲍鱼达2600排,产值达2.6亿元,人均产值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万元,村财收入140万元,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新跨越,昔日贫困落后的沿海渔村,变成了现在漳浦的首富村。
开发古雷港,是省、市、县贯彻“海西”发展战略的重头戏,也是各级党委的工作中心。地处古雷港岸线,下�要先行。身为漳州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的他,以大局为重,带领部分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走家入户,大力宣传省、市、县建设“海西”重大石化基地的决策部署,化解群众的思想顾虑。2004年,投资5亿元的广东珠海一德石化项目落地下�村,项目动工时,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人大代表主动配合做群众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使这一大型项目顺利施工兴建。2007年,疏港公路龙口至下�段被列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重点配套项目,下�村涉及到拆迁的鲍鱼场有20多家,他亲自挂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了征地、拆迁、赔偿工作。2008年7月,随着古雷重大项目的落地,征地收海成为各级党委的工作中心,他与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和村两委干部一道,积极主动配合县、镇收海工作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工作,顺利完成了1600亩收海、养殖搬迁和补偿任务。此后,他又带领村干部完成了110亩山地征用任务和8家鲍鱼场征用拆迁任务。2010年7月,新一轮的收海工作又全面拉开序幕,此次收海工作涉及范围广,关乎大局与民生,工作错综复杂。他主动深入各家各户,上传下达,主动承担“桥梁纽带”作用,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收海登记、确认工作,为古雷重大石化项目顺利推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于下�地处沿海,经常受到台风影响,他长期生活在海边,深知强台风的危害性。2010年“狮子山”、“凡亚比”、“鲇鱼”3个台风相继袭击古雷,特别是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变数大,又恰逢天文大潮,他认真研究、落实应急预案,组织村两委干部、人大代表,实行24小时巡查值守,第一时间将台风信息和部署要求传达到各家各户。针对本村海上作业船只多,渔排人员多,不安全因素多的实际情况,将渔船、渔排等防台工作重点明确分解落实到组、到点、到责任人,把“船进港、人上岸、海堤加固、危房转移人口”四项重点防御措施落实到位。10月23日上午10时许,“鲇鱼”台风来势汹汹,位于下�南2#码头作业的两艘龙海籍的测量钻探工程船被强台风吹离停靠点难于靠岸,当时船上有4名工人,风大浪大,随时有可能漂移倾覆的意外发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组织施救人员,在县、镇抗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制定科学安全的施救方案, 经过近1小时紧张施救,工程船最后安全靠岸固定,船上人员全部安全上岸。由于组织得力,落实到位,使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