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漳州古城保护修缮规划的几点建议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关于做好漳州古城保护修缮规划的几点建议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市人大常委会课题调研组发布时间:2012-11-27阅读次数: 次

 

      2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就正在进行的漳州古城保护修缮规划如何融入漳州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魅力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市民、实地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做出对漳州古城进行保护修缮的决策合民意、顺民心,表明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努力打造漳州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为下一步做好漳州古城保护修缮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一、加强对重点文物古迹保护修缮,充分体现古城的历史风貌。在实施整体保护的同时,要着重保护重点文物的传统格局、整体风貌和周边环境。对古城内著名的古迹建筑物要尽量保留下来,明显濒危的要通过修旧如旧的办法进行修缮,已经毁掉的、具有十分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建议给予恢复重建。
      1、府衙。位于今芗城区中山公园。自公园786年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漳州府衙均设置于此,是漳州历史的象征。目前府埕、府口、府衙古迹尚存,而在府衙旧址上现有建筑却是现代的,风格极不协调,建议将其外观立面恢复建成府衙的模式,以还原原有的历史风貌。内部设置可按需要改建。
      2、文庙。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议依照文庙的传统规制对现有文庙的硬件、软件进行充实和完善;相应恢复棂星门和泮池泮桥、同时开辟文庙广场,使之成为漳州市民能够按照传统礼仪举办拜孔活动的场所。
      3、宫保第、汪春源府邸。宫保第为光绪皇帝赐祀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林朝栋父子的专祠,也是台湾雾峰林家在大陆的重要祖祠之一,是福建省级重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汪春源府邸是全国最后一位进士、“公车上书”第一人、台湾近代史上爱国诗人江春源的宅院。这些建筑物都是重要的涉台文物,它们在漳台文化与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建议考虑予以抢修恢复,这有助于发挥其在对台文化交流与交往中的独特作用。
      4、东城郭的城隍庙(在府治南。宋元�中,郡�许长卿重修。)、西城郭的天公庙(位于今新华西路人民新村大榕树附近,始建于贞元二年(786年)。)、青年路西侧的何衙内(位于青年路中段,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是第一个提出“台湾”名称的明末尚书何楷的宅院。)、嘉济庙(位于青年路108号,庙碑是由崇祯年间东阁大学士林钎撰文,布衣书法家李宓书丹。)、南市庵(位于修文西路、香港路、双门顶三条路交叉路口,始建于宋代。)、南台庙(位于今漳州南台街,始建于宋嘉定九年(1216年)。)。
      这几个著名古迹均位于古城范围内,是漳州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见证物,建议予以恢复重建。
      二、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精心打造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原则,制定《漳州古城保护修缮详细规划》。在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上,建议以历史街区为中心,建成闽南文化观赏区。其中有集芗剧票友社、锦歌社、南音社、闽南说书场、木偶演出、漳州民间传统艺术表演为一体的闽南民俗艺术表演区;有集木偶雕刻、漳浦剪纸、木版年画、华安玉雕、八宝印泥、古玩字画、手工艺等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展示区;在府埕周围,建成集漳州各县(市、区)和台湾的名特优产品以及传统名小吃等为一体的漳台特色产品和休闲饮食体验区。
      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历史文化元素的聚集。在古城保护修缮规划中,要注重发掘、聚集漳州的历史文化元素,充分展示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元素;同时,在保持原有文化历史风貌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古城范围,可以面向全市选择与之相协调的能够体现漳州特色文化的项目,进一步凝聚街区人气,活跃市井生活,恢复古城往昔的繁荣景象,使之成为漳州历史文化元素的集聚区和外来游客认识、了解漳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1、根据文化部制定的《文化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拆除文化设施,要拆一建一”的要求,建议将古城区内的大众电影院、向阳影剧院、漳州木偶剧团等三家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置换,兴建一个大型的演出场所,打造一台类似于云南“丽水金沙”、杭州“宋城千古情”那样的能够凸显地方特色文化与艺术精华的“大戏”。可以考虑运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漳州歌仔戏、芗剧、木偶、闽南语歌曲和大鼓凉伞等各类艺术表演形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意,创作一部集漳州千年历史、特色文化、漳台情缘、美丽传说为一体的文化大戏。
      2、规划建设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漳州市非遗项目十分丰富,市级以上非遗名录84项。仅古城内就有国家级7项,省级1项。建议借鉴福州“三坊七巷”的做法,在古城内建设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利用现有的场所全面展示与介绍漳州市级以上的非遗项目,使之成为能够体现漳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文化积淀和人文精华的重要载体之一。
      3、规划建设漳台民俗博物馆,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漳台关系源远流长,传统习俗一脉相承。在古城内建设民俗博物馆,对于搜集、整理、研究漳台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包括礼俗习尚、岁时节令、民间工艺等展示漳台两地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增强两地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考虑到漳州各类民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的特点,建议在古城内预留一定的空间用以恢复举办各类民间民俗节庆活动,如春节期间漳州传统的“公爷街”庙会、中秋节、元宵节的猜灯谜等,通过举办各类传统节气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集聚人气的作用,更多地展示地方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5、在历史街区内引入民俗体验、民间手工艺、特色饮食等项目。比如,适当恢复漳州老行当:传统乐器、木屐、竹器等民间制作工艺;还可将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历史街区,如开办漳州木版年画、蔡福美制鼓技艺、八宝印泥制作、布袋木偶雕刻、漳浦剪纸等作坊,吸引游客参观参与及购物;开设演绎场馆,演出锦歌、南音、布袋木偶戏等;开设风味小吃,让漳州卤面、五香、手抓面、猫仔粥、海砺煎、面煎�等为数众多,品种丰富(据称有八大类二百五十多种)的地方风味美食中的名食名点留住游客的脚步。要鼓励和引导地方工艺品如棉花画、漳州刺绣、华安玉雕、克拉克瓷、根雕等,以及地方土特产如双糕润、白水贡糖、麻枣和枕头饼等商家,尤其是获得中华传统老字号,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商家进驻该区,以形成该片区传统的土特产街、名工艺品街和小吃街等。
      四、统一规范古城内街名与文字标示,让古城的“古”韵更加浓厚。建议古城内经营户字号、广告、招牌及公共性文字标示使用繁体字。同时路名可用双街名,如延安南路之马坪街、断蛙池,青年路之东坂后,始兴南路之新府路。重点街区可设置中英文注释看牌,方便中外游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