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漳台文化交流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深化漳台文化交流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卢国能发布时间:2012-11-27阅读次数: 次

 

      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漳州与台湾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明代开始,漳州先民曾多次大规模向台湾迁移,故如今超过三分之一的台胞祖籍在漳州,台湾众多历史人物和当代政要的祖籍在漳州。漳州人把独特的闽南文化带到台湾,台湾的民间信仰、岁时风俗习惯与漳州完全相同,文化艺术渊源也相同。近年来漳台文化交流的频繁,寻根谒祖、族谱对接、宗亲会交流、观光旅游不断。对此,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提出深化对台文化交流的几点思考。
      一、近年来漳台文化交流
      ㈠参加各种文化节
      2008年11月16日,龙海市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文化节,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理事长廖武治率台湾各地保生大帝信众代表260多人,与大陆各地信众代表2000多人会聚龙海市白礁慈济宫,共同缅怀一代名医吴真人。
      2010年6月19日,第二届海峡论坛・开漳圣王及其部属后裔回漳谒祖活动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开幕。有2500多名漳台同胞共同祭拜开漳先贤,其中有来自台湾的开漳将士后裔上千名。
      2010年6月22日至25日,“第四届漳州旅游节、第十九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暨闽台水产品博览会”在东山岛隆重举行,关帝文化节期间,有台湾百家关帝庙负责人及信众约2000多人到东山关帝庙广场举行共祭关帝活动。
      此外,漳浦乌石妈祖文化节、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蓝氏三杰文化交流也吸引不少台湾同胞。
      ㈡寻根谒祖,族谱对接
      从现已查明的漳州民间400多部族谱看,明清以来漳州向台湾移民共有113姓。在台湾民间的漳州族谱有1800多部。自1987年底以来,前来漳州寻根谒祖的台湾姓氏达80多个,55万余人。近年来,漳州市组织开展了漳台族谱对接工作,通过大量族谱资料和文物,为台湾同胞回乡寻找血脉源流提供了可靠信息。
      漳州市博物馆内设有漳台族谱对接馆,漳州市先后编写《漳州文化丛书》、《漳州姓氏》、《漳州市庙宇宫观》、《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协编《闽南话漳腔词典》等。
      ㈢宗亲会交流、旅游
      2010年6月19日,第四届漳台恳亲大会在漳州市举行。来自漳台两地的开漳圣王及其部属后裔和信众代表、台湾漳籍同乡会代表、台湾宗亲代表50余人参加恳亲大会。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漳州市充分发挥世遗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南靖、华安土楼生态旅游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打造世遗精品旅游线,吸引了众多台湾游客前来。同时,漳州明清历史街区、三平风景区、关帝庙、南山寺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民俗史迹也吸引了众多台湾游客。
      ㈣教育团体的交流
      2006年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台湾院校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互相交流、项目合作等,与台湾7所高校建立九游会j9官方登录的合作伙伴关系,与金门技术学院建立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并与台湾新华卫教育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全市已有6所职业院校与台湾10多所高校以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0年8月8日,漳州实验中学、漳州正兴学校分别与台湾台北县明德高中、台湾高雄县福诚高中签署友好交流合作协议。
      2012年4月5日,应漳州师院邀请,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吕理政一行到漳州师范学院,与相关专家教授,就进一步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和研究进行交流座谈。
      4月9日,漳州师范学院与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开展为期4年的交流合作。
      近年来,漳州师院先后与台北教育大学、世新大学、明道大学、中州技术学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大仁科技大学等10余所台湾高校签署学术交流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
      ㈤艺术交流
      漳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芗剧、潮剧,锦歌、南音、竹马戏,布袋木偶戏、大车鼓舞蹈,还有芗城灯谜、漳浦剪纸、诏安书画、华安玉雕等等,都是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资源。漳台民间艺术交流日趋频繁:漳台木偶戏交流演出、两岸首次切磋“国乐南词”、两岸芗剧首次强强联手。
      2010年1月5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台中教育大学联合开展海峡两岸高校艺术交流研讨会,这是我市高校首次与台湾高校联合举办艺术交流研讨活动。研讨活动中,台湾教育大学著名摄影家黄嘉胜、书法家庄赐禄两教授携带各自的摄影、书法作品在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展出。
      6月3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二轻联社、市旅游局和台湾三义木雕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首届漳台根木雕艺术精品展在市工艺美术馆开幕。两岸76位根木雕艺术家共展出了228件优秀木雕作品。
      目前漳台文化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民间文化交流缺乏组织协调,随意性大;交流中互动性不足,有来无往的现象突出;对台文化交流的层次较低,纵深发展较少;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较少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进一步深化漳台文化交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进一步深化漳台文化交流的几点思考
      ㈠加大涉台文物保护力度
      据2006年涉台文物普查,祖国大陆共有涉台文物1354处,其中福建省有1076处,漳州市有2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挂牌文物点30处。漳州的涉台文物占全国的18%,占全省的22.5%,名列九地市之首,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地位重要。其中,漳州243处涉台文物中,祠堂等涉及宗祀的有80多处,庙宇100多处。是不可多得的对台交流载体和平台。对台湾主要人物各祖籍地的主祠、墓地和村落应有保护方案,尤其对祖祠、祖墓要严加保护。加强民间姓氏宗族工作的指导,重点做好台湾漳籍知名人士的宗祠修复工作,充实祠堂资料陈列,整治周边环境,并与当地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结合起来,构筑以人文资源为重点的旅游专线,让台湾民众增强对祖籍地的认同感。
      ㈡科学开发利用对台文化旅游资源
      在对台文化资源项目建设的规划中,既要有长远建设目标,又要有分段实施的步骤。建议成立对台文化交流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对台文化交流的策划、引导、协调,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工作。设立对台文化交流专项基金,确保各个项目建设的落实。协调各县(市、区)作好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明确重点,牵涉到交叉的项目或需要跨县建设的项目,要及时协调,互相配合。协调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同时做好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
      要整合与台湾有渊源关系的旅游资源,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集中建设一批漳台文化展示点如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华安仙字潭、二宜楼,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漳浦赵家堡、天宝出水莲花、天福茶博院、云霄将军山公园、华安高山族风情园,以及林语堂纪念馆和文学馆,这些对台旅游景点各具风采,尤其是漳州土楼是最具特色的古代民居建筑,是世界民居中罕见的佳品。还有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区域,是吸引台湾农业经营者最大的诱因,使之成为台胞来漳旅游观光的首选地。还可以将陈元光陵园、白礁慈济宫、漳浦的乌石妈祖、云霄威惠庙、东山关帝庙、南靖土楼、龙海连家祖祠、市区的“宫保地”专串成一个“原乡之旅”旅游线路,这对于吸引台湾中南部的闽南社在游客和漳州籍游客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要重视导游队伍建设,对外地游客来说,导游就是漳州文化的“窗口”,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对台胞要以闽南话进行“解说”。
      ㈢做大对台文化产业
      一是以地方性文化展演交流为载体,增进彼此了解和认识。可以芗剧、木偶、竹马戏、书画、灯谜等艺术形式,在漳台两地进行展演,加强双向交流,增进共识。在文化交流的同时,开展宣传漳州和经贸合作洽谈活动,改变过去将文化和经济对立起来、从文化到文化的单一行为现象。二是支持企业积极经营文化产业,除直接经营文化娱乐产品外,还可利用民俗文物展览形式入台。如农家具、服饰、茶具酒具、枕具灯具等以及古建筑(可以由图片、模型、构件组成),特别是土楼建筑风貌等。三是积极促进艺术精品建设、增加科技含量、注重时代特色,以民间文化交流为龙头,带动商业文化交流整体水平的提升。选择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在台开辟商贸网点。如漳浦的民间剪纸艺术既有很大的影响,又较迎合台湾人的审美情趣,可以寻找在台九游会j9官方登录的合作伙伴,入台经营剪纸艺术产品,选派剪纸艺人到台。
      ㈣加大闽南语的保护力度
      闽南语维系漳台“语缘”,应加强闽南方言研究。一是组织研究队伍,加强横向联系,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文献资料,集体攻关,以突出漳州话在闽南方言中的核心地位。二是营造方言语言环境,保护方言文化生态。建议“双语制”,既讲普通话,又讲闽南话。旅游点、宾馆、饭店等接待台胞的窗口,应推行“双语制”,以消除台胞游客的心理距离。幼儿园增加方言歌谣、童谣教育,中小学适当补充闽南方言史内容,以保护闽南文化遗产。应出版发行系列漳州历史文化书籍,进一步普及闽台区域文化知识。三是利用新闻媒体,扩大漳州方言应用面和知名度,应继续完善广播台、电视台应开播方言节目,以激发漳州人爱漳州的热情。
      ㈤设立闽南文化博物馆
      2007年6月9日,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包括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这里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和保存地。作为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一个整体、活态保护的新阶段,为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继承与创新开辟了新道路。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接中原、吴楚,下续台湾、东南亚,其涵盖面和影响的范围相当广泛。闽南人艰苦的生存环境,铸造了闽南文化的精髓:“敢拼爱赢”的精神。这种文化精髓的形成、升华和进一步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也是闽南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其他闽系文化的一大特色。
      按照初步构想,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保护范围为泉州、漳州、厦门三个设区市的文化遗产,成立后主要保护十类项目,具体包括:闽南方言文学、闽南民间音乐、闽南戏曲、闽南民间舞蹈、闽南民间美术、闽南民间手工技艺、闽南民俗、闽南传统体育竞技、闽南民间信仰、闽南消费习俗等。应以此为契机,推动设立闽南文化博物馆,集厦门、漳州、泉州文化研究力量深入研究和保护闽南文化。
      ㈥加快“陈元光文化公园”建设步伐
      “陈元光文化公园”,拟把它建成以朝圣祭祀为主题、以开漳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休闲为外延、以闽台文化交流为纽带,集寻根朝圣、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5a级风景区,使之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自2009年6月份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已投入520万元,有序开展了园区地形测绘、概念性设计招标、道路线型规划和设计、网站架设、民间理事会筹建等前期工作,连接漳州市区北部与陈元光文化公园的主要旅游交通道路“圣王大道”也于2010年5月份开工建设。
      ㈦进一步做好族谱对接工作
      收集整理一批现有的漳台姓氏族谱并进行分类,做大做深做准。进一步完善家族谱牒(尤其是漳籍台湾知名人物族谱)的编篡整理修谱工作。应组织力量,编写闽台祖谱目录,使家底清楚。着力研究漳台大姓和著姓,开展祖籍地对接、开基祖对接、祠堂对接、族谱对接、同姓宗亲团体对接等活动。出版一批漳州姓氏迁台开基祖名录,开展漳州姓氏迁台史研究。支持、倡导闽台两岸姓氏共同编谱,合作出版漳台族谱旧谱书籍。共同编谱是闽台历史传统。2001年,南靖吕氏宗亲与台湾桃园吕氏家族合修族谱,由吕秀莲胞兄吕传胜任主编。精心策划闽台族谱赴台巡回展。可采用与台湾有关姓氏宗亲组织、族谱研究团体、漳籍同乡会、庙团组织合作联办形式进行,把工作做到台湾,体现闽台合作交流特色。
      ㈧加强两岸中青年群体交流
      如今闽南文化对年轻一代吸引力被明显削弱。特别是台湾岛内年青一代,他们对大陆了解很少,缺少老一辈那种对祖地文化的强烈认同感。据调查,台湾青少年中有65%的人对祖国大陆不甚了解,85%的青少年从未来过大陆。要在加大对来漳台胞宣传力度的同时,强化对台湾青少年的宣传工作。一是建立学校之间定期交流机制,开辟丰富多彩的文艺交流活动,如少儿木偶、锦歌等,寒暑假期间组织邀请台湾学生来大陆观光、旅游,开展专题知识性文艺活动。二是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夏令营。有关部门应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确定主题,组织有侧重点的夏令营。三是运用互联网。互联网站已成为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建议设立使用繁体字、台湾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对台专业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