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漳州总部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促进漳州总部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发布时间:2013-03-15阅读次数: 次

 

      为加快推进我市总部经济发展,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根据今年的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促进漳州总部经济发展课题调研组,3-6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玉辉、副主任吴景辉带领,深入芗城、龙文、龙海、漳浦、云霄、南靖等县(市、区)和厦门市漳州商会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县(市、区)的相关工作汇报,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家进行座谈;分别召开了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和重点企业家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对促进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还实地学习考察了广东佛山、广西南宁等城市发展特色总部经济的一些做法与经验。通过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了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条件,提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意义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的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它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增值效应等多种效应。近年来,发展总部经济成为诸多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纷纷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当前,我市发展正处在经济总量蓄势突破、经济结构突围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市委审时度势,高度重视,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集中规划建设行政办公区、金融商务区、总部经济区、文化中心区,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发展我市总部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将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经济发展的梯度推进格局日趋明显,只有及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才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二是有利于做大做强我市工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工业已初步形成“4 4”产业结构,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促进我市工业向优势产业聚集,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民营企业,再创工业经济新优势。三是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我市拥有独特的对外、对台开放型经济比较优势,应从发展传统开放型经济向发展内外对接的现代开放型经济体系转变,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引导总部企业紧跟市场发展,发挥总部经济的主体作用,再创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优势。四是有利于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向城市聚集,提升城市服务能级,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实现漳州跨越发展。
      二、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我市发展总部经济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开展对总部企业的认定工作。为了解漳州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我们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对总部企业的认定标准,结合漳州实际,预设一套漳州总部企业认定标准,并据此采集漳州总部企业的基本数据。设定的总部企业认定标准为:在我市境内注册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对一定区域内的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简称“下属企业”)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企业法人机构,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注册地在我市境内的企业法人;②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③营业收入中来自下属企业的比例不低于20%;④在漳州外的下属企业不少于2个。按照上述设定,我们从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对我市总部企业的发展现状作如下的判断:一是发展规模。漳州现有总部企业约50家,总注册资本60多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00亿元,缴纳税收约28亿元。至2011年,全市共有可培育为总部企业的成长型企业(简称“成长型总部企业”)约58家,其投资总额约46亿元,营业总额约465亿,拥有专利和各种品牌荣誉约111项。其中,有36家企业筹划上市,有26家企业拥有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二是区域分布。漳州现有总部企业主要分布在芗城区和龙文区、龙海市、长泰县和漳州开发区,占比为78%。其税收收入占全市总部企业税收收入的85%。其中,三宝冶金和漳浦天福集团的企业总部较为规范,2011年其所缴税收总额占全市总部企业税收收入的10%。三是企业类型。在漳州现有总部企业50家中,综合型的约31家,职能型企业约19家。在职能型企业中,一般智能型约9家、商贸流通业约8家,投资性公司约2家。四是行业分布。漳州现有总部企业多数为一般的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没有一家是高端服务业。这与注重研发、策划、营销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的总部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不相称。
      通过分析,我市总部经济的发展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征:一是块头小。在全市50家现有总部企业中,营业收入尚无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超过50亿元只有一家(三宝冶金),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45家,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总部企业仅有12家。税收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只有5家(三宝冶金、灿坤、天福集团、中集集团、片仔癀药业)。二是分布散。至今为止,漳州尚未形成总部经济的集聚区,总部企业分散在全市各县(市、区),即使是总部企业较多的芗城、龙文、龙海也没有总部企业的相对集中区。三是层级低。全市总部企业中没有一家是行业的龙头老大,其决策力和话语权十分有限。在漳的14家总机构企业,其分支机构以省内为主,共有43家;而设在省外仅3家,这说明漳州总机构企业的对外扩张力相当有限。外地总部企业在漳州设立的分支机构,大多是生产制造环节的基地转移,主要是利用漳州的资源优势,实现低成本扩张,基本上不具有决策权。目前,省外有15家总机构在漳州设立分支机构24家,其中建筑业10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家,多为低端产业,且规模较小,2011年共预缴企业所得税550万元。四是引进难。由于漳州的市场规模偏小、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不足、科研资源匮乏等不利因素,影响了企业总部进驻漳州,难以吸引全球性、地域性、全国性总部和行政管理型、高端服务型总部到漳州发展。此外,由于利益最大化驱使,已经出现了企业总部从漳州外移的现象。如万利达、鑫泰建设、恒盛建设、科华公司等大企业已将总部陆续迁移至厦门。仅龙海市,近几年来外移厦门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的企业总部就有10多家,带走税收4亿多元,给当地财税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发展总部经济具备的优势
      1.对接国家战略的政策优势。加快海西建设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漳州是海西的重要城市。《海西规划》将漳州的古雷石化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重要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把漳州定位为建设海西临港重化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对台产业合作基地和滨海旅游休闲基地,《海西规划》同时提出加快建成厦、漳、泉大都市区的战略布局。对接《海西规划》的国家战略有利于漳州在总部经济中发挥政策资源优势。
      2.厦、漳、泉同城化优势。厦漳同城化缩小了漳州与厦门的距离,随着厦漳同城大道建设的推进,龙厦和厦深高铁的开通,厦漳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建成,厦漳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实施,将使厦漳同在一小时生活圈内,促进了两市的资源、人才共享和经济融合发展,凸显了漳州在厦门湾乃至海西城市群中的地位作用。
      3.区位和资源优势。漳州地处福建南部,是对台交流的前沿和窗口。漳州平原是福建省第一大的平原,地势平坦,四季如春,是个天然大温室。区域内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水陆交通良好,港口资源丰富,与厦门机场距离仅50公里,漳州机场建设正在进行,空中交通十分方便。这将为促进漳州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特色产业优势。一是特色农业优势。漳州是全国有名的水果之乡、花卉之都、水产基地、“中国菇都”;是福建最大,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中国南方城市中唯一获得“中国食品名城”的城市。对台农业,高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特色明显,是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是出口创汇农业基地和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具备了发展农业总部基地基础和条件。二是食品工业优势。食品工业已成为漳州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行业齐全、配套完整的食品产业链和食品加工基地,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初步成型,品牌知名度较响,产品外向度较高,罐头、水产品、果蔬制品、熟肉制品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明显。三是重化工业优势。漳州的工业已形成4 4的产业格局。其中四大主导产业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和食品工业是漳州的重点特色产业,容易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对发展总部经济的带动力强,是未来漳州培育总部企业的重点产业。此外,漳州已在东山建设特殊玻璃的产业园区,是中国特种玻璃制造业龙头,对吸引关联产业的总部进入漳州的优势明显。
      5.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势。漳州文化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当前,市委充分考虑我市的后发优势、生态优势、人文景观优势,正按照“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 的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这些充分彰显了漳州独特的城市魅力品位,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必将会吸引更多的总部企业入驻。
      6.对台合作优势。漳州在对台方面有全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在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中,大约有近1000万祖籍在漳州,漳州已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密集区,全市现有台资企业超过2500家, 实际利用台资超过60亿美元,约占福建省的40%,全国的13%,国家先后批准设立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漳州)花卉集散中心,海峡两岸(东山)水产品加工基地和台商投资区等一批对台合作载体。对引进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总部进驻漳州独具优势。
      (二)我市发展总部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总部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体现在:第一,当前在我市的企业总部主要是本土企业,跨国公司或外省企业的总部入驻基本没有;第二,现有企业中,真正意义上的“总部经济”企业仍然较少,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总部经济,对外部企业集团形不成很强的吸引力;第三,受区域位置和市场的制约,有些企业已经或正准备将总部或主要分支机构外迁,“被总部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第四,没有建立完善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总部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其原因主要是:一是面临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周边的福州、厦门、泉州、汕头等城市发展总部经济起步比较早,与我市形成同质竞争。特别是毗邻的厦门发展总部经济综合竞争力强,拥有较强的信息、金融、政策、人才等资源优势,对我市的总部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将会出现区域优势企业总部向经济发达地区加速流动的趋势,使我市发展总部经济面临挑战。二是服务业不够发达,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虽然速度较快,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年在提高,但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会计审计、中介咨询、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等专业化服务产业规模较小,缺少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不能满足总部经济发展的需求。三是有效载体和高层次人才支撑不足,对企业总部吸引力不强。漳州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高端人才的培养机构偏少,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偏低,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不多,企业高端人才留不住,总部企业为得到高端人才只好选择外移总部。
      四、促进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体上看,我市发展总部经济还处在规划、起步阶段,虽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规划,创新举措,促进落实,切实推动总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科学定位,抓住重点,灵活运用发展策略
      一要科学定位。漳州要发展总部经济,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发展企业总部要依据《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对我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地位、产业分工、发展重点,来准确定位漳州总部经济发展方向。因此,漳州发展总部经济定位应是放在以优势本土民营企业为主的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光电产业、钢铁及有色金属产业、光伏玻璃及新材料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建筑业、物流业、现代农业上。尔后再根据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发展环境的变化,调整至其它的重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并力争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漳州总部企业的数目达到200 个,营业总额达到3000亿元,上缴地方的财税收入达到100亿元。初步实现总部企业类型的多元化,总部经济对漳州发展的乘数效应显著。
      二要善用策略。在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发展策略。一是民营为先。漳州发展总部经济应当以本土民营企业为先,从集团公司、上市企业、成长型企业入手。要立足漳州产业特点,鼓励和引导本土企业把生产基地往外扩张,将研发中心、投资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留在漳州总部经济区,进而发挥总部经济的“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培育为主。漳州发展总部经济应当以防止现有企业“被总部化”为主要诉求,立足于成长型总部企业的培育。“十二五”后,可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再从漳州的竞争实力出发,逐步调整这一策略。同时,在培育为主的前提下,也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进更多的外地总部企业入驻。特别是要发挥漳州对台优势,引进台资总部企业入驻。要发挥驻地驻点招商平台的作用,灵活开展现代服务业招商、楼宇招商,主题招商、推介和洽谈活动招商。三是回归为荣。在尊重市场法则的前提下,鉴于漳州总部经济发展起步晚,不少对漳州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企业已“被总部化”的现实,漳州应当以爱乡爱土为感召,打“亲情”牌,制定回归为荣的政策,召回愿意回归的总部企业,特别是属于漳州本土的民营企业,对其实行更加优惠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但同时也要建立一定的责任制,对辖区内总部企业流失进行管控,并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二)推进城市、三产发展,增强要素集聚能力
      一要做强做精中心城市。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漳州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变化,但城市规模扩张、城市规划建设、城市交通建设管理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没有得到“质”的提升,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能力有限,总部经济发展城市载体不强。我们要在做大城市体量,拓展城市母体的基础上,做强做精中心城市。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上,增强整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把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电、环卫公厕、公共交通、内河整治、园林绿地建设,包括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等工作做到位,让市民生活起来舒适、方便,以吸引更多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吸引更多的人来漳州投资兴业,居住就业,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强大载体。
      二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个别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开始向土地、劳动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内地转移产业;同时,有的也将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企划中心、商务中心甚至企业总部外迁。我市企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本地生产成本的抬升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这些企业对人才、技术、信息、外贸、营销等方面高端战略资源的需求已难以在本地城市获得满足。因此,我市应从第三产业入手,大力发展中心城市的电子商贸、金融、旅游、科研和产品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加大对教育、交通、通讯等带有“公共产品”特征的部门的投入,为总部经济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科教资源、便捷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体系、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使中心区域真正发挥区位优势,起龙头辐射作用,增强对总部经济的吸引力。
      (三)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总部经济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漳州正处于发展总部经济的起步阶段,要循序渐进地做好各项引导和扶持工作,与毗邻的城市形成“错位发展”,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总部经济道路。一要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总体框架下,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配套的发展现状,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根据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原则,选择别人没有的,或别人优势较弱的产业发展总部经济。针对同一产业,则应该立足差异化环节,催生总部经济的新增长点。如优化提升现代都市农业,推进构建花卉农艺博览与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是漳州发展的产业重点,也是漳州有别于厦门和泉州的产业选择。漳州应当突出这一产业优势,促进现代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二要在坚持重点目标的同时,根据你无我有,你有我特的原则,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选择。结合漳州实际,近期应当突出发展特色食品业、“片仔癀”药业、钟表业、花卉业等特色产业总部经济。三要充分运用同城化平台,推进总部经济的发展,使同城化平台为坚持错位发展,突出地方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发挥增进效率、活化资本、扩大市场、提升品位的作用。
      (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打造总部经济新高地
      一要处理好集群布局与分散布局关系。政府对总部经济发展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空间规划,进行科学统一规划,处理好总部集群布局与分散布局关系,按照漳州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核两片”规划布局,坚持“统一规划、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做好新建总部经济区的选址工作。总部经济区应以集中统一布局为主,规划建设面积可考虑在500-1000亩左右。近期应当在龙文区、龙海市、芗城区开展选址工作,建立若干栋总部大楼作为行业、企业的商务办公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管理中心、设计中心、高端生产中心,启动总部经济的发展,形成集聚效应。配套建设会展商贸、酒店餐饮、金融证券、文化旅游、中介服务、高尚居住等相关设施。二要处理好市县统计口径问题和财税分配关系。在对全市进行布局引导时,要科学制定市县财税分配与统计口径机制,促进县区总部企业向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区集聚,实现总部资源优化配置。但目前,很多成长型的总部企业均分布在县(市、区)。应如何协调好总部经济发展中市县区两级的财税分配关系与统计数字上报问题,建议比照这几年漳州一些县区发展“飞地工业”的做法,采取符合总部经济特点的分配比例和统计方式,以充分调动市县区两级发展总部经济的积极性。
      五、促进漳州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创新扶持政策
      良好的扶持政策,是引导企业入驻总部经济区的原始动力,也是促进漳州总部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漳州作为后发的城市,必须认真研究分析,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制定扶持政策,避免陷入扶持政策制定的恶性竞争怪圈。要对总部企业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根据漳州实际把总部企业分为现有企业、引进企业、召回企业等三大类。在每一类别下,依据总部企业的职能,分为综合型总部企业、职能型总部企业、行业总部、投资公司、集团总部、区域总部等,制定细化针对不同类型总部企业的相应扶持政策。尤其需要制定召回政策,鼓励外移的本土企业回归。
      1.建设用地政策方面。由市政府根据总部经济规划建设安排,划出部分地块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可按照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出租、统一出售的形式建设总部办公大楼,尽快产生示范效应。制定项目投资额的限度,分档次优先安排单独用地。
      2.工商行政扶持方面。对在漳州设立总部的企业,允许其在名称中使用“漳州总部”、“xx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销售中心”、“管理中心”、“采购中心”等字样。允许总部企业在增资后货币出资金额累计不低于其注册资本30%的条件下,全部以股权、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方式出资。放宽总部企业经营范围自主选择权。简化住所证明支持总部企业落户。支持总部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和“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认定。提高企业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3.财税扶持政策方面。除了共性的一些政策外,如开办补助、办公用房补助、经营贡献奖、规费减免或返还、人才激励等,应深入研究国税、地税的征收环节,针对不同纳税对象、纳税环节采取一些灵活变通策略,让更多的企业把更多税收留在漳州。
      4.金融扶持政策方面。主要是要为总部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根据漳州的实际,多引进银行、证券机构,当前应在适当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发展私募股权基金,活跃民间资本。
      5.人才保障政策方面。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领军人才,符合我市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规定的,可给予享受相应待遇。在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对总部企业优秀人才的培训、生活补助和奖励。对总部企业人员的因公出境申请予以优先办理,对总部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及家属办理居留许可等事项提供便利,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及家属优先办理入户手续,做好总部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工作。
      (二)强化保障措施
      1.健全领导组织机构。要成立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市直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负责总部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尽快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漳州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漳州市总部企业认定方案》、《漳州市发展总部经济财税优惠政策申请程序 》和《漳州市发展总部经济人才激励优惠政策申请程序》等政策,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领导参加,相关总部企业负责人列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总部经济的政策及相关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3.推行跟踪服务制度。对前来我市设立总部企业的,全市各级工商局实行登记“直通车”跟踪服务制度,指派企业注册官提前介入,实行专人专件跟踪服务,提供便捷的工商登记事务服务。对到我市申请设立企业总部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实行当天核准。
      4.建立信息共享和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全市总部经济统计测算和预测分析制度,实施政府部门总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时、准确把握总部经济发展效应和贡献度。完善引进总部项目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引进总部纳税奖励激励机制。
      5.加强督促检查落实。要建立市级领导挂钩联系总部企业制度,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亲情关系,让企业真切感受政府的温暖。要建立一定的督查制度。检查督促要制度化,公开化,有一定的透明度,重在落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