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漳州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的视察报告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现状,推进漳州医疗卫生资源增量提质,10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玉辉、副主任吴景辉带领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市医院,就推进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情况开展视察。视察组一行先后走访了市医院门诊大厅及血液科、普外二科、神经外科、产科等4个科室病房,察看了停车场、拟扩建规划用地及新外科大楼建设工地。在随后召开的市级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建设座谈会上,大家就如何推进漳州医疗资源建设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此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景辉已带队深入市医院、市中医院,就两家市级医院的硬件设施建设、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院管理水平等情况进行了暗访,为此次视察活动做了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155家,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医院,共64家。其中公立医院26家、民营医院38家。二是公共卫生机构,共39家。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2家,急救中心、中心血站、医学科学研究所各1家。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122家。其中乡镇卫生院106家、社区服务中心16家。四是诊所、卫生所(室),共3928家。其中门诊部、诊所、医务室250家,村卫生所(室)3678家。2011年,全市共有床位11949张,卫技人员13881人,共诊疗917.79万人次,医疗总收入306005.80万元。
“十一五”以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千人均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等关键指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三位,初步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全市卫生系统获得诸多荣誉,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全市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单位有31个,其中国家级表彰的有10个;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个人有112位,其中国家级表彰的有13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跃上了新的台阶,但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仍有很大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看病就医需求。当前,制约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资源不足。2011年,全市千人均床位数是2.50张(全省3.46张),居全省倒数第1位。千人均卫技人员数是2.91人,(全省4.42人),居全省倒数第1位,其中:全市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数是1.21人(全省1.74人),居全省倒数第2位;全市千人均注册护士数是1.12人(全省1.76人),居全省倒数第1位。仅以市医院、市中医院床位数为例,市医院床位编制数为1056张,实际开放数1407张,高峰期实际开放数2000张,床位使用率122%;市中医院床位编制数为535张,实际开放数566张,床位使用率99.9%。随着人民群众对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矛盾会更加突出。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看得好病”需求。据了解,全市在岗卫技人员中,正高职称163人,副高职称665人,中级职称2501人,分别占现有卫技人员的1.2%、4.8%、18%。但分布极不合理:⑴正高职称:市直单位83人,占51%,县级单位80人,占49%,县级以下单位为零;⑵副高职称:市直单位217人,占32.63%,县级单位398人,占59.84%,县级以下单位50人,占7.53%。⑶中级职称:市直单位736人,占29.4%,县级单位1384人,占55.3%,县级以下单位381人,占15.3%。全市医疗机构拥有100万元以上的设备129台,其中综合医院96台,占74.4%,中医医院29台,占22.5%,乡镇卫生院才有2台。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在市、县两级医院,而庞大的就诊人群却在农村,两者形成极大的反差,再加上未实行社区(镇村)首诊、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等因素,导致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非病等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诊疗的疾病却集中到大医院来处理,使原来以救治危重、疑难患者为重点的三级医院因收治大量常见病患者而造成优质医疗资源的占用和浪费,加剧资源的紧张。据统计,2011年,各县(市、区)患者在县外就诊(住院)人数为77984人,占各县(市、区)就诊(住院)人数的33.9%。
3.现行体制政策不完善,市级医院难以摆脱效益与风险并存的困境。一方面,为了生存和发展,医院乐意收治大量常见病患者。据了解,各级政府投入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设的资金比例很小(2010年全市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4.93%,位于全省倒数第一;2011年全市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6.52%,位于全省倒数第三),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购置、医务人员工资、福利等所需资金均由医疗机构自负。医院必然通过收治大量常见病患者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医院收入,同时又可以平摊人均住院医药费,达到上级规定的控费标准。另一方面,收治大量常见病患者又会给医院带来不少的麻烦。由于医院在空间、时间及人力等资源上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依靠医务人员加班、医院加床、医生超负荷接诊来解决,势必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增加医疗风险,医疗纠纷案件屡屡发生,影响了医患关系和医院形象。这种既喜又忧的矛盾心态时常困扰着医院。
三、几点意见建议
“十二五”期间,各地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好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翻身仗,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为建设幸福漳州提供有力的支撑。
1.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政府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要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按照“一年展开、二年建设、三年变样、四年达标”的进度要求,把医疗卫生资源的增量提质,摆在“五大战役”中民生工程战役的重中之重位置,以超常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和建设速度,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翻番晋位,为“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起与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步、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根据我市财政情况,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或以各级财政贴息贷款的方式筹资用于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并逐步提高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市、县每年从财政超收追加支出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支持经济不发达县和基层卫生院设施改善和人才引进,新增政府医疗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医疗卫生资源的增量提质。财政、审计部门要作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严禁各种挤占挪用,确保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十二五”期间,建议市政府借鉴宁德市将每年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10%用于发展卫生事业或莆田市设立每年3000万元的卫生事业扶持金的做法,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3.突出重点难点,着力解决现阶段市级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建设中重大问题。当前要重点加快扩充优质医疗资源,要帮助市医院、市中医院做好近、中期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近期要加快市医院外科大楼、市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的建设,解决两家市级公立医院病床位紧张状况。要采取“建设政府投、设备政府补、社保资金政府补助、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公共卫生购买”的财政补助政策,对这两家市级公立医院的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在财政上给予资金或者贴息贷款支持,并为其今后的发展解决好用地问题。要切实改善两家医院的硬件设施,缓解停车难、电梯拥挤等问题,优化就医环境,为群众就医提供便利,提升市级两家公立医院作为全市区域医疗中心的三甲医院的主导地位,加快建设优质医疗资源。
4.坚持多措并举,加快全市医疗资源扩充建设步伐。按需求与适度超前相结合原则,紧盯千人均4张病床建设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市医疗机构建设,发展有规模有特色的民营医院,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尽快填补市级公立综合医院的业务空白和专科医院的设置空白,建成符合要求的市级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再建一批市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每个县(市、区)要做好本地区医疗资源的扩充建设规划,建设符合要求的公立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医院,龙海、诏安、平和还要建设一所符合要求的公立精神病医院。在硬件设施建设中要合理设计,既留足发展空间,又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要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医疗队伍技术水平,合理扩充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保障工作运行;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解决好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流失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5.深化基层医改,着力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卫生系统要切实落实各项医改政策,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在提高乡镇卫生院建设水平、落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建立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市级医院到社区设立医疗点或下派高级卫技人员到社区医疗所坐诊,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大胆创新思路和方法,探索一条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工资改革新路子,把医务人员的技术职称评聘与服务基层的经历挂起钩来;利用经济杠杆、落实县域内双向转诊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服务效率等措施,力求最大程度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6.围绕发展目标,抓紧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发展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使之与实现我市新的更大跨越战略目标相适应,与建设创业创新的活力漳州、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相适应,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