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村富民的带头人――记县人大代表刘建辉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南靖县新村村,地处闽南“金三角”东北部穷山僻岭的山区,山高林密,1947―1948年间,是我闽南地下游击队首领吴扬部队打土豪、斗地主,闻名遐迩为前线运送物资,输出兵员,出生入死与国民党反动派、土豪拼搏的革命老区。由于地理条件,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老区群众生活贫困,被省、市有关部门确定为老区贫困村、南靖县扶贫重点村。
2003年3月,年轻力壮、奋发有为的退伍军人刘建辉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会主任、镇人大代表。他经过近几年来调研后,意味深长对选民说:“咱们新村老区父老乡亲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特别真挚、深厚,不忘游击战争年代困苦生活状况,今天更应该用我们双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要致富,必须先修路。”
为改变老区山乡交通闭塞,刘建辉第一个站出来,担任都新水泥公路建设总指挥。经设计:都新乡村水泥路长15公里,宽3.5米,总造价280万元蓝图出来了。刘建辉2003年5月起,吃住在建路造桥工地上,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白天隔三差五上县城、上省会向有关部门争取了建路资金130多万元,晚上挨家串户上门宣传打开山门修好道路的重要意义,发动大家捐资献款,自筹资金达150多万元。刘建辉一心扑在修路工作上,日复一日,东奔西颠,身体都消瘦下来,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开工建设,15公里的都新水泥公路终于落成通车,它像一条银带,直通到当年吴扬住过“红军寨”广场,成为新村人的致富希望路。
“人大代表必须心系国家,情暖选民。带领村民治穷致富,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刘建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村两委走遍新村的山山水水,邀请农林大学教授、技术员到村里讲课,增强干群的奔康致富新观念,同时利用晚上挨家串户访视,体察民情,向政府及时提出建议、意见。2005年1月,刘建辉在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应村民要求,提出《改变老区贫困村通讯网,增加新村移动直放站》的建议,会后,镇党委、人大及时向上反映,做好协调工作,三个月后,南靖县移动公司挂钩新村村,投资150多万元,建立直放站,同时穷山僻岭边远的洞仔组、半径组也即将新建直放站,让山乡人民同样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2007年1月在南靖县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还和卢清安代表及时向大会提交《刻不容缓改造金山镇水美、马公两座危桥》议案。会后,县政府将这个议案纳入200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金山人民同心同德努力下,在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支持下,2008年12月,这两座危桥得到重新设计、施工,一年后,先后顺利建成通车。同时,他还积极为马公人民筑巢引凤,在马公桥头引进聚天集团,优科能电子有限公司等三个项目,促进了金山镇对外开放,跨越发展。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互促成。刘建辉多年的工作经历,积累出一套套治穷致富好方案。在2005年1月金山镇十四届一次人大会议,他迫不及待向大会提交一条《山区村应以果竹、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经济增长带建议》,这一建议,很快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采纳,镇政府迅速作出部署,决定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如金山镇大山的竹、荆都的柑、上麻的姜、下麻米蕉、新村的反季节蔬菜、安后的高优新品种等。这一决定极大激发、鼓舞刘建辉带领村民奔康致富的信心与决心。从那年开始,他大张旗鼓宣传发动新村村民扩大反季节蔬菜,指点鼓励退伍军人、共产党员林广东、林志杰、刘龙伟等30多户奔赴闽西的上杭古田、永定古竹、新罗的红坊等异地扩种台湾生姜、反季节蔬菜,每年挖掘“姜财“上千万元,回乡建设新农村;去年从外地引进连氏金线莲、台湾兰花、奇兰茶等新品种在贫困山区村扩种推广;下半径组村民刘俊甜2个儿子在他点拨下,大力发展兰花、金线莲等特色农业花卉,年收入在10多万元;计生管理员刘友明,发展反季节蔬菜10多亩,年收入5-6万元,从而走上脱贫致富路。在刘建辉带动下,该村675户2560人,一半以上农户走出山门到异地发展台湾生姜等特色蔬菜,全村98.5%农户走上特色农业致富路,人均纯收入也从2003年的2435元,发展到2012年的8697元,增长3倍多。
如今,当你驱车驶进新村村,你就会惊喜看到笔直水泥大道直达“红军寨”村部广场,大道两旁,清澈见底的山泉潺潺,水电站机声隆隆,幢幢新农村别墅依山筑起,房前屋后花果飘香,山坡沟壑果树、竹林成片,好一派“世外桃源”新农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