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病有所医”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为了“病有所医”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方铭志发布时间:2013-09-04阅读次数: 次

 

      今年,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监督力度,把支持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年”列为工作要点,拟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医疗卫生建设的专项报告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继2011年开展专题询问“问诊”药品监管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出手剑指“病有所医”。
剑指难点:
“看病难”“看病烦”问题
  近几年,漳州经济社会发展已跃上了新台阶,全市卫生系统获得很多国家、省级表彰,千人均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等关键指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三位,初步缓解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烦”问题。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仍有很大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看病就医需求,全市千人均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等主要卫生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医院在空间、时间及人力等资源上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大多依靠医务人员加班、医院加床、医生超负荷接诊来解决,造成服务质量下降,增加医疗风险,医疗纠纷案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和医院形象。这些问题引起市人大的高度重视。2012年9―10月,常委会分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重点医疗场所,就硬件设施建设、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院管理水平等情况进行了“暗访”。
暗访摸底:
结果令人忧心
  “一床难求”。以市医院床位数为例,其床位编制数为1056张,实际开放数1407张,高峰期实际开放数达2000张,这就意味着全院病床有近一半是安放在廊道上、电梯口。有的廊道一边临时床位排不下,就两边一起来,俗称“双排座”,中间只留2尺来宽的“羊肠小道”供拥挤的人流穿梭往来,遇上端着治疗盘的医生护士,双方不得不很配合地侧过身,一人举高盘子,一人从底下“钻”过去,行走其中,有种让人窒息的感觉。
  “一梯难挤”。由于收治的病人远远超出原先设计上限,再加上家属陪护人数的叠加,造成了电梯承载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特别是在人流高峰时段,每个经过电梯洗礼过的人总有身心俱疲的“烦”,暗访组有几个上年纪的同志一下电梯就说:“这样子没病也挤出病来”。
  还有“一车难停”、“人才外流”……这一系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使常委会感到这项监督工作的重要和自己肩上的责任,但剑指所向,更要迎难而上。
视察座谈:
破解“看病难”“看病烦”
  单看报告,还没有切身感受。常委会领导听完暗访组汇报后决定当年10月9日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就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情况开展视察,并指示一定要请市政府分管的副市长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视察,一起体验患者的“难”与“烦”。
  有“切肤之痛”才能更好“止痛”。视察组所有成员与普通的患者一样排长队、挤电梯、钻楼道,先后走访了市医院门诊大厅及血液科、普外二科、神经外科、产科等科室病房,察看了停车场、拟扩建规划用地及新外科大楼建设工地。
  “没病来这边转一圈,也差不多有病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路走来,视察组所有成员个个心情沉重。
  铁还是要趁热打。视察一结束,视察组立马就地召开市级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建设座谈会,听取市政府有关情况汇报,大家围绕“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基层医改”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当前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存在“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机制政策不配套”等主要问题。
  “要把医疗卫生资源的增量提质,摆在“五大战役”中民生工程战役的重要位置。”
  “要以超常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和建设速度,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翻番晋位。”
  “要抓紧建立起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在代表们激烈的讨论后,市发改、财政、卫生、国土等部门负责人也纷纷主动上台,代表本部门表态要竭尽全力支持这项工作。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就多出点主意。”市财政局的负责人表态完,还高声呼吁,引起全场热烈掌声。
  “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听了大家的发言,常委会领导要求起草小组日夜加班,务必在2天内将大家的意见汇总、整理、提炼,拿出视察报告初稿,并抓紧征求意见,抄送市委市政府。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有好的整改成效,在抓紧起草报告的同时,意见建议成熟一条常委会就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一条,力求早一天疏解问题,早一天减少就诊病人的痛苦。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下,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通过年末近3个月的冲刺,漳州2012年度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增2570张病床,增量为近年来最多;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市医院外科大楼和市中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加快推进;南靖、诏安、平和、长泰等县医院均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等26个县级卫生项目、平和县霞寨中心卫生院等20个基层卫生项目全力推进;全市769所村卫生所建设全部完成。
戮力同心:
打好医疗卫生建设翻身仗
  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为此,常委会把解决漳州“病有所医”问题的关键――医疗卫生建设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加大力度,整合推进。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翻身仗。”在市人大的呼吁、推动下,全市上下打好医疗卫生事业翻身仗的认识已空前统一,力量空前凝聚,氛围空前浓厚。
  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摆上2013年民生工程战役的重中之重位置,重点建设市级医疗卫生十大项目工程。
  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并组织专题调研。今年初,市政府办起草专门报告,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漳州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的视察报告》中的6项意见建议一一作了详细的答复:在去年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医疗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基础上,决定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医疗卫生建设年”活动。用两至三年时间,使我市医疗卫生工作主要指标达到或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建立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机构建设;深化基层医改,加快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漳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建立“三级四层”卫生监督网络。并承诺在市级医疗卫生十大重点项目建设中投入9.47亿元的(其中分别投资2.72亿元和1.27亿元,缓解市医院和市中医院住院难、停车难、电梯挤等问题),力争2013年全市新增病床位2000张以上、卫技人员1000名以上,培训全科和乡村医生4000名以上……实现医疗资源有效扩充;到2015年,各项医疗卫生工作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我们决不能‘放空炮’。”随着前不久“全市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暨2013年建设年活动动员会议”的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也吹响了新一轮医疗卫生监督的“号角”,步步紧跟全市医疗卫生整改步伐,与建设大军同频共振,用人大实际的行动和真实的力量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这场“翻身仗”打得更好、更漂亮,推动漳州“病有所医”持续取得新进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