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远堂石龙旗杆的历史作用――从闽南文化看土楼人家践行重教敬贤风气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德远堂石龙旗杆的历史作用――从闽南文化看土楼人家践行重教敬贤风气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张荣仁发布时间:2013-09-05阅读次数: 次

 

      闽南文化是指福建南部泉州――漳州――厦门一带的民众,在长期而富有创造性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中,厚积融汇而又传承衍变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塔下村的德远堂族人所居住的土楼人家,完全保持了他们的语言(闽南话兼客家语系)、文化特质、风俗习惯,直至今日不变。
  德远堂位于“中国十大景观村落”塔下村(福建省南靖县),自从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这座建于明末清初,名闻遐尔的张氏家庙门前,便耸立起23根富有地方色彩的石龙旗杆,是目前中国姓氏祠堂保存最为完整、最多一处,成为中外游客参观人文历史的一道风景线。
  据张氏族谱铭记:石龙旗杆全用石雕,其结构分为底座和主体旗身两大部分。底座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高出地面一米,由十块刻有花纹图案的石板组合而成,紧抱旗身耸然挺立。主体旗身又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为方形主柱,高约4米,面宽40厘米,刻有竖旗年代、辈份、学衔、官阶、姓名;上段之间用方盘石凿榫紧相连接。中段高约3米的圆柱上,镌雕着形态各异、俯身昂首的蟠龙浮雕,栩栩如生,再往上段则用圆盘接连顶端,直径约20厘米,高2米的圆柱,顶端有的雕笔尖,有的镌坐狮,这是中华传统石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的产物。相传文官竖旗柱用笔峰,意为人才辈出;武官竖旗柱镌坐狮,意有保平安、镇邪、添财的作用,按闽南民俗有:“家庙竖石狮,赚钱无人知”之说。可见,张氏先贤在当时规划,筹建德远堂既讲风水宝地,又注重立意高远。据考证,这座张氏家庙始建于明末清初,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120多年,土楼人家张氏家族人文蔚起,富商巨贾,经济腾达,进士举人,人才辈出;旅外华侨、台胞,百万、千万富翁相继涌现,追根思源,石旗杆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综观23根石龙旗杆群,大致归纳为三大类:(一)塔下村德远堂张氏先贤家族考上进士、举人,竖立旗杆有7根:如张金拔进士从父及子及孙四代竖立了5根,其余两根;(二)恩授岁进士(22人),诰封(3人),竖立旗杆有7根,如恩授直隶州司马岁进士十四代张文辉、张文彩同立,等等,迄今230多年;(三)到了近代至1995年,那些富商巨贾及塔下村旅居华侨对家乡建设重要贡献的人和百岁老人(不分男女),族人也为之竖立共有9根,以示流芳铭念。如张荣汀公造福桑、梓……功德无量,落款:南欧乡亲感恩敬立;海外侨胞张万起为其百岁慈母竖立石旗杆等。塔下村土楼人以“耕读传家、敬宗报本”的理念不断富以时代新内容,得于薪火相传。
  石龙旗杆,作为家族的荣耀与功名、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该族人功名成就感的标志,彰显家族的尊贵和荣耀。为此,石旗杆的历史作用是尊贵与荣耀的标志。张氏家庙土楼人家笃意秉承闽南人“爱面子”,或叫“撑门面”,在体现封建士大夫功名意识的同时,透出闽南人的土楼人家,勤劳敢拼,立志敬业,重教敬贤,爱老惜才,敬宗报本,爱国爱乡等价值取向和践行风气,起到了族人竖石旗杆光宗耀祖,激励后代读书仕进、成才立业、流芳后世的目的,更彰显拼搏、创业、奉献的闽南人文化特质和“输人不输阵、输阵番薯脸(闽南话),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竞争意识。剔除糟粕,吸起精华,古为今用,仍具有借鉴作用。
  如今,福建土楼、故里南靖,正产生世遗品牌效应。这里浓厚的闽南地方文化,为中外游客了解该地区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