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 齐家 用权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媒体报道:十八大之后,有不少的副部级以上官员的落马:如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广东省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周镇宏、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等。细读这些高级官员落马的原因,主要是放松思想改造,权欲熏心,因而,腐败堕落,违法乱纪。
古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为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其从政用权的前提就是修身齐家。身不修、家不齐,就无以从政,无以用权。古往今来,许多身不修、家不齐的官员,最终都走向失德腐败,都身败名裂。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此,笔者谨列举几位古代官员修身、齐家、用权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面面明亮的镜子。读着这一面面明亮的镜子,对今天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修身、从政、用权应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王曾不收恩避怨。北宋仁宗时宰相王曾,是个有名的贤相,《宋名臣言行录》(朱熹编)记载,他虽握有重权,但从不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他选拔人才时,都不让当事人知道,凡发现跑官、要官的,不管关系多硬,交情多深,都是予以回绝。为官当以大公无私,“以身为天下用”。不滥用权力是对领导干部修身律己的具体要求,趋利避害,揽功推过,以权谋私,敷衍塞责,明哲保身,都是缺少“官德”的表现。
周行逢不以官职私授亲。宋五代后周时,周行逢任武平军节度使,女婿唐德甫来投奔他,想求他给个官职做。周行逢毫不通融地说:“朝廷设置官吏是用来治理国家的,你并无此才干,我怎敢徇私授你官职呢?”逐送其耕牛农具,让女婿回乡去做一介农夫。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必将害国害民。视官职为人民赋予的一种责任,不循私情,是各级领导干部齐家、用权的行为准则。
尉迟敬德“富贵不易发妻”。唐代开国名将尉迟敬德与发妻同甘共苦几十年,终于事业有成,成了当时的一代名将。君主李世民十分爱惜尉迟敬德的才干和品德,想把公主嫁给他。尉迟敬德没有被“附马”这一殊荣和年轻的公主所惑,婉言谢绝了李世民的好意,并说出了令世人敬佩和所熟知的名言:“臣富贵不可易发妻”。洁身自好,恪守道德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品德要求。近年来,包“二奶”、婚外情等封建时代的丑陋产物在现实生活中死灰复燃,甚至有蔓延成风之势。一个道德品性缺陷、对配偶不忠的领导干部的还能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吗?
王思成不以虚辞复命。元朝至正年间,王思成出任河南、山西道行政长官。陕西行台来文征求意见,打算在黄河三门处疏凿渠道引水至关陕,王思成召集陕西、河南省及郡县官员一块商量这一问题,并决定做实地考察。这些官员“皆畏险阻”,劝王思成“以虚辞复命。”王思成听后十分气愤地说:“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于是要大家和他一道进行实地考察。王思成走在前头,其他官员跟在他后面,途中滩渍百里,礁石错出,无路可走,只能下马步行或攀膝前进,大家累得汗流浃背,疲备不堪,但再也无人敢说什么了。经考察,因工程难度大,最后废除了引水凿渠方案(《元史・王思成传》)。尊重实际,求真务实,不敷衍,不迎合,不说假话,是为官者应有的品德和修养。
杨震严厉喻“四知”。东汉官员杨震,为官清廉,不受私谒。他任东莱太守时,因事客居昌邑。他的学生王密时任昌邑县令,乘夜送去十两金子,并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当即严厉晓喻王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于是,王密只好收回金子。杨震因此被誉为“四知先生”。为官清廉,不受私谒,常思贪欲之害,谨记“四知”,是公正用权的保障。
公孙休“拒礼送理”。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孙休喜欢吃鱼,一天,有人弄来一大筐鱼要送给他。公孙休对送鱼者说:我靠俸禄足够买鱼吃,如果我今天收了你的鱼,明天还有可能收其它的东西,人的私欲难填,我必然会被罢官,还有可能进监狱,那样我就再也吃不成鱼了。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我才不能收你的鱼,如果世人得知送鱼之事,于你于我都不利。于是,来人明白道理后把鱼收回。
包拯“不持一砚归”。宋朝康定年间,包拯任端州(今肇庆市)知州。端州盛产端砚。端砚为文房四宝之首。包拯洁身自爱,任职期满飘然上路“不持一砚归”。端州人为使后人牢记包拯的风范,流传一则传说:包拯离端州时,有人暗中藏送一方上乘端砚。包拯船到羚洋峡下,突然风急浪高,船不能行。包拯查出一枚端砚后,船已远离端州,无法还砚。于是,包拯掷砚江中,霎时风平浪息。掷砚处隆起一个小洲,后人称之为“端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