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漳州的城隍庙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古代漳州的城隍庙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张大伟发布时间:2014-02-17阅读次数: 次

 

    城隍,指城壕。有水为池,无水为隍。
  城隍神,是中国古代的城市保护神。古代年终合祭百神,所谓蜡祭八神中第七为水庸(水沟),相传就是后来的城隍神。城隍神多是由那些忠、勇、义、善、贤的人士死后担任冥界的地方官。各地城隍神名不一,如福建都城隍庙立的是西汉御史大夫周苛,平和县城隍庙立的是唐代诗人王维。人们把忠君爱民的民族英雄、功臣、义士立为当地城隍神,是希望他们的阴灵像其生前一样保佑一方子民。
  南北朝时代,城隍信仰流行于南方几个地区,其任务主要是守护城池,唐代以后相当普遍,不但守城池,还兼管地方治安、水旱吉凶、冥间事物。宋代开始,士人的科名挂籍也归其掌辖,各府州县城都立庙奉祀,成为对玉皇大帝直接负责的地方最高神。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封天下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威灵公”,县城隍为“监察司民显佑伯”。十七年(1384年)改称“城隍之神”,与山川、风云雷电并坛而祀。嘉靖年间,成为几乎无所不能的全能神。上至保护国家州郡、万民之安康,下至家长里短、鸡鸣狗盗之杂事,城隍神都可以管。历代封建王朝皆将城隍列入祀典。“国之大事在祀,而祀莫重于先师。故首之以先师,以其为万世教化之祖也。其次,则山川、社稷、城隍,以其为境内生灵攸赖也。”城隍神是阴间的地方长官,与阳间的知府、县令等相互配合,一治幽一治明,幽明并举,共同负责一方平安。因此,“凡府州县官入境,必致祭于神,然后到任。及祈祷水旱,必先牒告而后祷于坛。”明洪武年间规定,新官到任“初至,于城外斋宿三日。父老人等导引入城,谒城隍庙,礼房办祭品祭告合祀神�。其祝文曰:某奉命来官,务专人事,主典神祭。今者谒神,特与神誓。神率幽明阴阳表里,予有政事未备,希神默助,使我政兴务举,以妥黎庶。予倘怠政奸贪,陷害僚属,凌霍下民,神其降殃。”
  漳州府城隍庙座落于府城东(旧址在芗城区延安南路与修文东路交叉口,府文庙左侧)。无专祭,合祭于山川坛(位于府城南门之外二里许。合祀风云雷电、山川、城隍,一坛三位)。北宋元�中(1086~1094)郡�许长卿重修。嘉定八年(1215年)新建,明清屡次修葺。民国九年(1920年)陈炯明开辟陆安南道(今延安南路)时拆城隍庙西偏房。
  各县城隍庙:
  龙溪县城隍庙附府建置。
  漳浦县城隍庙,宋代建于县治东,元代徙于县治西,明代复徙县治南孝义坊。
  长泰县城隍庙,旧在县治东,元至正九年(1349年)迁于县治西。
  南靖县城隍庙,在县治东(今靖城镇),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建。
  平和县城隍庙,在县东门外(今九峰镇),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建。
  诏安县城隍庙,在县治西,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以关帝庙改建,今存。
  海澄县城隍庙,在县治(今海澄镇)小东门内,明隆庆年间(1567~1572)建。
  云霄县城隍庙,在县治南,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今存。
  镇海卫(今属龙海)城隍庙,在卫治东,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建。今存。
  陆鳌千户所(今属漳浦)城隍庙,在所城内。
  铜山千户所(今属东山)城隍庙,在所城内,明时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拆,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
  玄钟千户所(今属诏安)城隍庙,在所城内。
  此外,市区南山寺北侧有一座城隍庙,起源待考。尚有若干“村”级城隍庙,如龙海岛美城隍庙、平和漳汀城隍庙,应与明代设置巡检司城池有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