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老区富美乡村建设的现状、做法与建议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漳州老区富美乡村建设的现状、做法与建议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作者:★漳州市老区发展促进会发布时间:2014-02-17阅读次数: 次

 

  建设富美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近几年来,漳州老区创建富美乡村活动逐步展开,涌现了一批“百姓富、生态好、环境优、文化浓、风气正、和谐美”的老区村。这些乡村一般都能做到“四化”:村道硬化,四旁绿化,照明亮化,村庄美化。基本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路畅、村净、灯明,而且大多配套了小学、幼儿园、农民公园、文化广场、幸福园、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卫生室等,做到既宜居又宜业。
  一、创建的类型与特色。
  据初步调查,漳州老区富美乡村建设大体有以下类型。
  产业带动型。这类乡村的特点是特色产业发展迅猛,有力地带动了新农村建设;而通过新农村建设又进一步推进了特色产业向纵深发展。如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原是个纯水稻地区,该村抓住紧邻“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的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生产,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现在全村已种各类花卉、苗木1万亩,人均2.5亩,97%的农户从事花木生产和销售,年人均纯收入7.35万元。该村的花木生产和经营方式已进入较高层次,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化经营替代了农户分散经营,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花木集散地。
  异地新建型。这类乡村属地质灾害点,经上级政府核准,列入造福工程。如龙海市程溪镇东马村,原村位于16公里外、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政府从程溪农场划拨土地110亩,投资5856万元,进行“五通”:水、电、路、通信、电视。由农户按统一规划的样式自行建起122幢别墅式楼房,安置了1600多个从山上搬下来的农民。由于新建村紧邻程溪镇的工业集中区,全村有961个农民在工厂务工。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另一个异地搬迁村――平和县坂仔镇峨嵋村,也是从5公里外的地质灾害点迁建的,起点较高,不亚于城市里的居民小区。该村与东马村不同的是继续保留了原来的特色产业,做到人走地不荒,离村不离业。全村116户,487人,户均种蜜柚1200株,年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
  生态文化型。这类乡村的特点是生态保护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入港随弯,顺其自然。如长泰县马洋溪旅游区的后坊村,是该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突出抓了三项:一抓改造。对全村228幢楼房的立面进行整修和粉刷,由行政村统一施工,按平方数向住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二抓提升。在“三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对农民公园及村道的绿化进行补植、换植,还利用溪流边的小山丘建了一个“桃花岛”,遍植桃花。引进一批农家民宿、农家饭店。三抓引进。由于生态好,已吸引两个投资数亿元的无烟、低碳项目落户该村。后坊村已成为厦漳泉市民休闲度假、欣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
  朝圣观光型。这类乡村得益于有名山、古刹、高僧等文化资源,由宗教信仰、朝圣礼拜逐渐形成较高层级的旅游区。如平和县文峰镇的三坪村,由于有千年古刹“三平寺”和“三坪红军会师纪念馆”,旅游资源丰富。该村的大批劳力投入旅游劳务,农民迅速致富。为主动融入旅游区,提升档次,村里还新建了一条旅游商品购物街,一条滨河休闲景观绿道,同时按照“金瓦、粉墙、红窗、木匾”的要求对街旁的楼房进行立面改造,把祖师文化和乡村特色旅游观光紧密结合起来。
  人文和谐型。这类乡村在新村建设中除了注意外在美,抓好硬件建设外,更注重内在美,构建和谐乡村。如华安县新圩镇的新圩村,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有不少独到之处:一是实行“一圩一日”干部集中办公制度。二是建立“三级联调”制度。三是创办“村民110”。四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财积累已达250万元,对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给养老补助35元。去年6月,原省委书记孙春兰亲临该村视察,对他们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
  二、具备的条件与做法。
  由于老区大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建设老区富美乡村必须努力创造条件,采取积极可行的做法。
  1.“百姓富”是前提: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
  建设富美乡村首先要有产业,有产业才有职业。如漳浦县溪坂村的花卉苗木产业红红火火,已成为漳州老区的首富。平和县峨嵋村靠一粒蜜柚发家,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舒适的生活。华安县官畲村人均4亩茶,有73个茶叶加工作坊,茶叶采摘和加工旺季每天还雇请外来工300多人。长泰县的美宫村位于林墩工业区,是石板材加工的专业村,有石材加工厂110多家,锯台230台,千名村民在工厂上班。这些老区村由于主业突出,兼业发展,既务农,又务工,又经商,农民收入都超过了当地平均水平。
  2.领导班子是关键:打铁先要本身硬。
  建设富美老区村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作为行政村的两委,要得到群众拥护,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发展经济的带头人,二是服务村民的热心人,三是秉公办事的公正人。如龙海市清泉村的村主任杨文明,本身就是养殖白对虾的示范户和带头人,经营70亩虾池,年纯利100万元。村支书杨建萍不仅工作有魄力,而且大公无私,已任过四届村支书和六届村主任。虽然年近六旬,群众仍不让他退休。村两委也很精干,只有6名,但都能以身作则。在新村建设中,该村拆除了大量旧房、牛舍、蘑菇房、杂物间、旱厕、猪舍,由于干部带头,过细工作,合理赔补,几天就完成了任务,没有出现一户钉子户。
  村务公开,接受监督,是领导班子获得村民信赖的重要一环。溪坂村之所以成功转型为闻名遐迩的花都新村,同基层领导班子的坚强战斗力息息相关。村支部设立“村务公开栏”、“手机短信”、“入户宣传单”三个平台,每月15日公布和发送村情村事,做到农民主动参与管理,干部主动接受监督,在新村建设中几千万的资金开支,没有出过一点纰漏。
  3.规划必须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新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如漳浦县的长桥村,先后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对该村的道路、公园、住房、田园进行全面设计,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对新建楼房,设计了二层和三层的闽南古民居式样,供村民选择。对于村里从明代保留至今的礼部尚书林士章的古牌坊和供奉开漳圣王的威惠庙也采取了保护性修缮措施。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规划的灵魂。如溪坂村全力打造花都新村,体现了“村在林中,路在花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规划理念。后坊村在规划中着眼于原生态保护,保护农家古屋、保护古老树木,保护古老溪流,不搞大拆大建。三坪村在规划中致力于配套和提升,借重三坪大旅游区的优势,主动融入,把该村打造成旅游区的次中心。
  4.突破两大难点:多方筹资,搞好拆迁。
  资金缺乏是新村建设的第一大难点。各地采取了多方筹资的办法:一是项目捆绑,苏区参照西部,老区参照中部的政策,向上争取资金;二是部门挂钩帮扶;三是土地运作,以地生财;四是由市、县给予一些老区村的特殊优惠政策;五是发动社会捐赠;六是村民个人出资。通过这几条渠道,有的老区村筹到了数千万资金。如长泰县美宫村,除了通过上述几条渠道筹集3000多万元外,其隶属的林墩工业区还投入600多万元。
  拆迁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存在这个问题。关键要抓好三条:一要干部带头,给农民做出榜样;二要合理赔补,有的是采取以地换地的办法,有的以现金补偿,对房屋、猪舍、牛圈、旱厕、杂物间定出不同标准;三要过细工作,对个别钉子户,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耐心做思想工作。如请村中德高望重的“乡老”或本村在外地任职的老干部帮忙做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从家园整洁入手:重在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脏、乱、差。近几年,有些农民富了,盖了新房,但由于环境没有整治,别墅盖在厕所群中,垃圾挡道,污水横流,有新房,没新村。因此,建设老区富美乡村应从家园整洁入手。不管是新建村还是旧村改造,都要把家园整洁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五整治”: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乱占地乱堆放、整治农业废弃物、整治旧房外观。“三分流”: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分拣。
  家园整洁贵在坚持,为了防止一阵风和故态复萌,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一支保洁队伍。保洁员一般按人口的1%配备,一个千人的村庄,大约要有一支10人的保洁队伍;二要有人监督,一般交由村里的老人协会监督管理;三要有经费,添置垃圾箱、保洁车和必要设施。如村财无法支付,就按村民人头收费;四要约法三章,制定规章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漳州老区创建富美乡村活动尚处典型示范阶段,真正达到既富又美的老区村为数不多。同时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1.把发展老区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建设富美乡村,首先要认识“富”和“美”的因果关系。“富”是“因”,“美”是“果”,只有首先实现百姓富,才能达到乡村美。没有发达的经济作为支撑,新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当前发展经济重点要抓三条:一抓创新。重点是创新经营体制,象溪坂村那样,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有条件的要实行公司化经营,网络化销售,社会化服务。二抓提升。特色产业要向高效、精致的方向发展。如同样是种茶、制茶、卖茶,精致和粗糙大不一样,如官畲村支书兰金福种茶20亩,去年纯利27万元,亩均1.3万多元。而同村的农民种茶亩均纯利只有五、六千元。三抓兼业。既要务农,又要务工、经商。特别要抓好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工技能。现在有一个“轻农”、“弃农”的苗头值得引起注意。如龙海的东马村,异地建村后,大部份劳力投入务工,而远在16公里外的2万多亩山林和900多亩耕地,处于半荒状态。长泰的美宫村农民目前主要靠石材加工收入,虽有3000多亩茶叶,但经营粗放,效益不高。而2017年长泰将对吴田山进行封山,禁止采石,该村已面临产业危机。因此,探讨产业再度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
  2.新村建设要分类推进,量力而行。
  从经济层面看,老区村同非老区村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就是同一个行政村,各自然村的条件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新村建设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看米下锅,量力而行。要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特别要反对破坏生态,大搞人工造景的形式主义。应当采取分类推进的办法,经济发展较好的步子可以迈得大一些;经济发展一般的要循序前进,先把家园整洁搞起来,做到原生态、低成本、大众化。
  3.新村建设要不忘特色,防止同质化。
  新村建设要不忘田园特色,要注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优化相结合,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现在城里人纷纷往乡下跑,欣赏的正是乡村里的蓝天碧野,小桥流水,黄昏炊烟,拂晓鸡鸣,牧童骑牛的诗意景象。因此,新村建设要保留本色,防止出现与城市同质化的倾向。
  4.既要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也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建设富美老区村,离不开外力的帮扶。从借助外力方面看,目前还有很大的空间。首先,中央、省、市赋予苏区、老区的优惠政策尚未充分发挥。建议分期分批举办政策培训班,引导老区基层干部学习政策,了解政策,运用政策。特别是要认真研究项目如何对接政策。其次,领导挂钩、部门帮扶必不可少,要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彻底扭转一些地方“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
  5.既要抓好外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
  新村建设除了修路、建房、种树、栽花、搞家园整洁等外在美之外,还要下功夫打造内在美。只有外在美,是不完整的美。因此,要从提高人的素养入手,构建乡风文明、人文和谐的新农村,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内在美先要从建设一个农民信赖、富有战斗力的基层领导班子入手,实行村务公开,接受监督。要让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增进人文和谐。其次,要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增添亮点。做到教育发达,文化繁荣,要通过群众性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创造一个“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局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