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声音(三)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漳州古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千年文化底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要活化利用漳州古城,以文化人、有机更新。要守住古城的文化根脉,守住以中原文化为主体、闽越文化为底蕴、海洋文化为鲜明特色、闽南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原生态历史文化遗产;要让古城更有“古味”,留住厚重的历史韵味、生活的烟火气息,使之更具有漳州个性和特色;要激发古城新活力,真正“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让漳州古城焕发勃勃生机。
对此,我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列入地方正式立法项目,制定《漳州市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实行闽南文化保护名录制度。从保护原则界定、责任划分、专项规划保护等方面,与闽南文化研究会加强合作探讨、共同推进,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闽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推动以漳州古城为代表的闽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文化生命力,增加漳州的文化影响力。
打造精品路线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市人大代表、台盟盟员、漳浦县大南坂镇综治信访办公室主任 黄晓燕
作为一名台胞,我觉得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增进文化认同,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此,我建议:打造精品路线,力争早日开通漳台航线。建议各县区整合寻根谒祖、宗教朝圣、名人故里、文化交流、对台贸易等对台旅游资源,精心培育漳台海峡旅游品牌,开辟对台旅游精品线路,向上争取,尽早开通对台旅游直航(如漳州港、东山港),让基层交流更为便捷、广泛。
积极发挥定居大陆的台胞力量,依托宗亲互动,探亲之旅,向岛内亲朋好友介绍真实的大陆。完善祖地宗祠修缮、族谱修订,打造祖地根脉旅游路线的同时,培养一批具备闽台文化知识、熟悉台湾民情、精通闽南语的导游队伍,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化亲情乡情延续。
除此之外,我们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交流新模式。如开发更多适用漳台两地交流的app及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广泛邀请我市知名博主和网红助推宣传漳州等,使台胞能够体验大陆真实文化风貌及社会风尚。
以情促融 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市人大代表、漳州市东森信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宇钲
“家族有根,宗亲有脉,同根同祖,两岸一家。”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且资源禀赋优越,人文积淀深厚。
我建议我们应该运用好这一得天独厚优势,在继续保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方面优势的同时,应着重在“以情促融”方面重点发力。第一,关注海峡两岸台胞中“老、幼”的诉求,做到有温度、有情感。针对有落叶归根诉求的老年台胞,可组织两岸养老机构密切联系深度合作,建立适合的养老机构,完成他们最后的心愿。同时,可以把寻根谒祖的民间联谊活动延伸到青少年,组织两岸更多“研学、社团、拓展”机构深度交流,让台湾年轻人能在漳州“停停脚”“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家族历史,感受心灵根脉和归属感。第二,充分发挥全国各地台商投资协会、联谊会、宗亲会优势,更广泛地了解全国台商投资协会的诉求,发挥漳州地理位置优势,使之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好驿站和返台的出发地,真正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传承创新 推动闽南文化传播
市人大代表、诏安县边城中学美术教师、省指墨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沈淑芳
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希望能够以闽南文化研究为突破口,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支持、全民参与”的态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深挖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更加有力。
我建议:在文化传播方面,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通过云展览、云传播的方式进行闽南文化宣传,形成“文化 科技”的传播模式;设立闽南文化官方网站,广泛挖掘流落民间的技艺类文化产业,为闽南文化爱好者和传承者提供一个可以讨论交流、建言献策的平台;编写“闽南文化乡土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闽南文化普及。在传承创新方面,要积极引导更多传承者,尤其是技艺性非遗传承人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情趣与消费习惯的产品形态及内容,同时争取更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闽南文化,成立课题组,建立数据库,分门别类、汇聚成册,并录制视频影像留存,让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