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声音(二)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市人大代表、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延能
漳州台商区是台资台企发展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和著名侨乡之一。因其对台资源丰富、融合基础扎实,探索融合新路,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我建议,市直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台商区创建工作,发挥国家级台商区品牌效应,推动漳台融合走深走实。打造台胞求学研习集聚地,组建漳台教育合作联盟,创新开展“订单式”闽台校企合作、人才交流机制,积极引进名校资源,“以小带大”促进台胞来漳就业,“以大带小”解决在漳台胞子女教育问题,提升台湾同胞对祖国归属感和认同感。打造两岸中医药交流培训基地,依托我市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出台全市“名医进漳”激励措施,招引台湾医疗人才来漳就职,搭建两岸中医药医学人才交流平台,促进漳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依托台商区白礁慈济宫,串联漳州片仔癀、市中医院、温泉康养等资源,在台商区白礁慈济宫设立两岸中草药传习中心、国医馆,发展温泉国保游、中医药浴、药膳膳食等衍生产业,同时发展特色道地的中药材示范种植、产品深加工、康养休闲等一体化的康养产业,拓展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模式,鼓励更多台湾中医药人才落户漳州。
架“金”桥连两岸 促融合助发展
市人大代表、漳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惠山
当前,我市每年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农业利用台资规模和数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和全省前列,证明我市整体发展环境对台胞台企有较强吸引力。数据显示,目前在漳州投资的台湾企业已累计3500多家。我建议,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细化金融信用证书的应用细则,给予优化政策倾斜,修改完善贷款流程,对信誉好、没有不良记录的台籍果农和大中型水果种植基地以及龙头企业实行相当额度的信用贷款,有效助力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
近年来,教育部已出台多项措施以鼓励台湾青少年来大陆求学,来漳求学的台湾青年数量日益增多。两岸交流的未来在于青年,为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台湾人才来漳就业创业,建议持续深化“银团合作”,充分发挥“扬帆计划”平台作用,鼓励更多漳州本土民营企业、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岗位,通过人才、岗位对接,让更多的台籍青年学生有机会参与漳州的生产生活。针对长期在漳居住生活的台胞,建议明确统计口径,出台有针对性的民生服务政策,扩大创业担保基金涵盖范围,鼓励金融机构为在漳台胞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优势互补 产业融合促两岸融合
市人大代表、漳州鑫华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勇兵
漳州在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上,尤其是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领域,与台湾的合作空间前景可观,双方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来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漳州与台湾的融合发展,我建议,推进经济合作,通过加强技术合作、产业协同创新等方式,实现漳台两地资源的整合,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漳台两岸经济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对漳台融合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提供税收、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为台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为台商来漳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环境。深化产业合作,加强漳州与台湾之间的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资本向高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集聚,重点突破共性问题,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形成产业群聚和升级。开展联合投资和开发,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共同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两地融合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以“交流中心”为纽带 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市人大代表、漳浦县融媒体中心副总编、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秘书长、主任编辑 薛伟强
闽南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它作为一道桥梁促进了两岸同胞交流交往交融,让漳州成为台湾同胞心灵契合、情感融洽的第一家园。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文交流互动。
为持续以“情”促融,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合作,我建议: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加大漳台非遗、芗剧和歌仔戏等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吸引台胞来漳州参与各项文化工程项目、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不断拓展漳台文化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促进漳台闽南文化和艺术领域融合发展。建立闽南文化研究和传承的联动协作机制,加强闽南地区闽南话母语的保护和传承,助推闽台族谱编修,做好涉台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加强与漳台闽南文化研究机构和社团组织的互动合作,鼓励民间团体参与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让青年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主力军,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充分用好新媒体传播新渠道,结合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年轻人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实现两岸青年在文化接受上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