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宣讲】专访漳州市工信局局长,解读惠企政策! -九游会j9官方登录
日前,记者专访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凌真,请他对该政策进行深入解读。
何谓“独角兽”“瞪羚”企业?
答:“独角兽”“瞪羚”企业拥有独有核心技术或颠覆性商业模式,可能会推动某一新兴领域跨越式发展,是新经济发展重要风向标、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重要力量,属于核心产业领域。申报企业需在漳州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近三年未发生环保、安全、知识产权以及违法失信等不良行为。
问:“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和“准瞪羚”企业如何认定?
答:根据认定标准,“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和“准瞪羚”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能创新”。“独角兽”和“未来独角兽”企业要求创新性强,已获得过私募机构、知名天使投资人或所在产业核心企业投资且尚未上市。“瞪羚”和“准瞪羚”企业要求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拥有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或代表产品,具有“专、精、特、新”特点。
二是“潜力大”。“独角兽”“未来独角兽”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大,其中“独角兽”创新企业市场估值达10亿美元及以上,“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市场估值在1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瞪羚”和“准瞪羚”企业,从营收规模看,要求企业最低营收额在1000万元以上;从融资规模看,“瞪羚”企业近3年内一次性获得风险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准瞪羚”企业近3年内一次性获得风险投资在800万元以上。
问:漳州为何将目光锁定“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和“准瞪羚”企业,通过出台政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答:“独角兽”“瞪羚”是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的“观察点”。如果要衡量一个城市的企业科技创新硬实力和强后劲,“独角兽”“瞪羚”的集聚度无疑是最好的观察点之一。一个地区的“独角兽”“瞪羚”企业越多,代表其创新能力越强,创业生态越完善。一直以来,漳州积极布局产业前沿热点、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此次出台政策更是释放了加大“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力度的强烈信号。
“独角兽”“瞪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衰的“预报器”。纵观全国,“独角兽”“瞪羚”企业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赛道,与漳州近年来的产业布局重点有着相似之处。在这些赛道中,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宏泰机电科技(漳州)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漳州视瑞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具有发展为“独角兽”“瞪羚”企业的潜力。不仅如此,“独角兽”“瞪羚”企业还有着许多“独门绝技”“硬核科技”,在促进地区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长泰区形成以宏发电声为龙头、以电子元器件为基础产业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涵盖了新峰科技、松霖智能家居、东方醒狮等三大主导产业企业共56家,推动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企业间的合作力度。
“独角兽”“瞪羚”是企业学习经验的“风向标”。“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和“准瞪羚”企业大多是行业“佼佼者”,加大挖掘培育力度,能够在全市范围内树立起行业企业标杆,充分发挥“独角兽”和“瞪羚”等高成长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营造大中小企业相互学习、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因此,立足全市产业布局与企业实际需求,漳州坚持政策有温度、支持有力度、服务有精度的原则,将政策覆盖企业创新、用地、奖补等方面,希望在精准政策、创业环境和资源投入的共同作用下,助力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借力而行、顺势而为,在全球经济波动的大背景下探出健康成长之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展现出持续增长的韧性和潜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问:如何培育“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和“准瞪羚”企业?
答:《措施》全文包括“建立创新企业培育库、鼓励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专项、强化企业多元金融支持、建立高质量服务体系”五部分。
《措施》明确,对首次列入“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和“准瞪羚”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其中,对已列入省发改委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未来独角兽”和“瞪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差奖励。
同时,我市将拿出“真金白银”奖励企业科技创新。
一方面,鼓励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新取得国家级、省级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认定,在现有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叠加20%奖励;新认定为省级引进重大研发机构的,在现有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叠加20%奖励。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专项,优先支持“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瞪羚”和“准瞪羚”企业争取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单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金额200万元以上的,按企业所获资助额的50%给予配套资助经费,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属国企设立基金的放大效应,吸引、带动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各银行金融机构将积极主动对接“白名单”企业,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金融支持。